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

2022瀕危物種保育行動研討會 與瀕危動物當好厝邊 公私部門合力產出6項保育策略

:::
202208/17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的「2022瀕危物種保育行動研討會」於8月15、16日進行,相關政府部門、國內各保育團體、學界、及關懷野生動物的民眾約200人現場參與,線上同時觀看最多近300人,觸及人次平均達7,137人。林務局表示,今年的研討會除邀請相關專家發表水獺等11篇瀕危物種保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並安排5場策略論壇,由專家學者藉由行動面臨議題,集思廣益,產出6項保育策略,提供未來執行瀕危動物行動工作時之重要參考。林務局亦將進一步與跨機關合作、鼓勵大眾支持保育行動,更加認識我們身邊的瀕危動物,並進一步共同努力,使這些物種數量止跌回升。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於開場致詞時,指出許多瀕危物種如石虎、草鴞、山麻雀都是生活在與人類聚落高度重疊的里山棲地;因此除了必要的調查研究,林務局更在三年前推出「生態系服務給付」方案,實質鼓勵農漁民照顧在其私有地上棲息的瀕危物種。例如一位參與生態系服務給付的高雄農民,因水雉在他的野蓮田裡築巢,主動放棄1/3的收成,這樣的損失不應只由農民個人承擔,而應該是全民共同買單,讓保育這份公益價值能更加內化在民眾心裡,完成人與動物共存共榮的終極目標。
       林華慶局長並表示,瀕危物種保育絕非僅靠單一部門奮鬥,需仰賴政府跨部門的合作,各領域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參與及大眾的支持,才能有具體成效,因此也感謝包含交通、水利、國家公園等各單位的攜手努力,農委會的經費挹注支持,以及所有夥伴的共同參與。
       林務局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已完成臺灣狐蝠、熊鷹、山麻雀、草鴞、金絲蛇、豎琴蛙及5種山椒魚等11種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畫書,後續將會提供給各機關團體,作為執行、規劃瀕危野生動物保育行動之指引,據以推動保育工作。未來也會在林務局自然保育網內規劃專區,將22種瀕危物種的保育行動計畫及相關資訊公開。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楊嘉棟則特別感謝公民科學家共同參與保育,為保育工作挹注了更多公民社會的能量支持。

       本次研討會5場論壇議題為「人與野生動物理性關係的建構」、「臺灣受脅鳥類的重要威脅與保育優先鳥種」、「棲地劣化或消失之兩棲類保育行動建議」、「爬行動物野外族群重建與保育行動策略」、「淡水魚跨域合作保育行動」,經與會專家學者與在場與會者熱烈討論,共產出6項具體策略,包含下列:
一、用消費力增加棲地:創造農業與野生動物棲地需求共好的生產模式,提供農友兼顧農業生產及野生動物棲地需求的農法或簡易的棲地營造方式,鼓勵大眾支持生態友善的農產品。
二、要良藥不要毒藥:提升環境管理相關部門對此議題的認識與重視,以行政協調及綠網平台,減少使用滅鼠藥,並向農民宣導合理用藥。
三、汪汪喵喵帶回家:加強瀕危動物熱點區域遊蕩犬貓的移除,並積極宣導人與野生動物理性互動。
四、越用越多的妙招:持續進行野生動物族群監測,推動農害防治的友善方式及原民狩獵自主管理,兼顧生活、傳統文化及動物資源合理利用。
五、和野生動物當好厝邊:鼓勵社區合作巡守瀕危物種的棲地,保全野外族群的原有棲地。針對移地復育之族群,加強與周邊社區合作監測,減少盜獵的威脅。
六、一個都不能少:擴大建構各種尺度之跨部會機關、產學民合作溝通平台,共享瀕危物種生態資訊及實務交流保育行動

       
       林務局表示,以上產出的策略,除涉及個別瀕危物種的部分將納入行動計畫滾動檢討外,亦將於112年開始逐步推動,相關推動成果將於自然保育網公開資訊。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8 最後更新日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