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第六節 自然保育面向

:::
(一) 自然保護區設置

森林為地表除海洋外,最大的生態系統;全臺58%以上面積為山林區域,生態環境多變化,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生物資源,富於特有及珍稀物種,值得愛惜維護;林務局所稟賦的核心價值,即為「維護森林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宣示,造成全球物種絕滅的主要因素,應為動植物原始棲地之被干擾或破壞,過度獵捕或外來種入侵威脅原生物種生存,故須劃設棲地維持生態環境,以保護臺灣的自然生物資源。

林務局自民國63年首設出雲山自然保留區,迄民國95年,局轄各類保護(留)區已達76處;其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保留區19處,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核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17處,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32處,合計68處,另維持先設國有林自然保護區6處,總計陸域面積411,968公頃(占全台陸域面積11.44%),海域面積602公頃。

為加強對各項珍貴稀有動植物之保育,經濟部於民國70年代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先後公告指定:櫻花鉤吻鮭、帝雉、藍腹鷴、臺灣黑熊、雲豹、水獺、臺灣狐蝠、朱鸝、蘭嶼角鴞、黃魚鴞、赫氏角鷹、林鵰、褐林鵰、灰林鴞、百步蛇、玳瑁、革龜、綠蠵龜、赤蠵龜、高身鏟頷魚、寬尾鳳蝶、大紫蛺蝶、珠光鳳蝶等23種為珍稀動物,臺灣穗花杉、臺灣油杉、紅星杜鵑、烏來杜鵑、南湖柳葉菜、臺灣水韭、臺灣蘇鐵、臺灣水青岡、蘭嶼羅漢松、清水圓柏、鐘萼木等11種為珍稀植物。合計經依法公告指定之珍貴稀有動植物有34種,先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之規定,禁止捕獵、網釣、採摘、砍伐,或其他方式予以破壞,除依法核准之研究或國際交換外,一律禁止出口;依「世界保育動物組織華盛頓公約」規定,保育類動物(如貓熊)易地飼養,必需相關保育措施。

(二) 中央山脈保育廊道

林務局為具體保護自然環境及生物資源,並落實「中央山脈保育軸」之國家保育政策目標,於民國89年完成「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之建構,將臺灣中央山脈自北而南14處受保護的生物棲息環境(計7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3處自然保留區、3處國家公園、1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串連成長約300公里而不中斷的綠色廊道,總面積633,247公頃。

(三)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本中心與林務局及林業試驗所併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其業務單位有動物組、植物組、棲地生態組、經營管理組、解說教育組、低中高海拔各試驗站。臺灣棲地生態有5系:(1)沿海生態系,(2)濕地生態系,(3)河川生態系,(4)森林生態系,(5)草原生態系。本中心經管國有土地864公頃。

臺灣的生物資源分類:野生維管束植物已發現者約4,000種(約1/4為特有種),地衣類600種,苔蘚植物約1,500種,真菌類約5,000種;動物類計約150,000種,其中哺乳動物類70種,鳥類約500種,爬蟲類約100種,兩棲類34種,魚類約2,500種(淡水魚約150種),昆蟲類已命名者17,600種。

(四) 生物多樣性議題

臺灣登錄物種已達45,000種,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豐富多樣;但因地狹人稠,擠壓生存空間,濫用生物資源,致棲地破壞、地景破碎,復以外來物種之引進肆虐,導使珍稀物種族群瀕臨絕滅而基因流失,生態系功能受損,致影響人類生活品質甚至生存條件。

西元1992年巴西地球高峰會議,發布「生物多樣性公約」,有188國響應其所揭櫫之3大目標:(1)保育生物多樣性之普世價值,(2)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之豐富組織;(3)公平合理分享因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之人類利益。中華民國政府已於2001年8月核定「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訂定有關部會權責與分工之執行事項38條。

(五) 社區林業計畫

臺灣原住民族群常發「還我河山」的呼聲,政府機制亦有「原住民─新夥伴關係」的回應;林務局則發展「林業走出去,民眾走進來」的新思維,民國91年3月推出「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鼓勵「在地」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協助社區營造優質生活環境,進而擴大公眾參與國家森林經營的管道,達成社區發展與林業永續之互利目標。

林業機制與社區部落建立夥伴關係,規畫分3階段進行:(1)林業為凝聚社區意識及發展工作技能,應以適額經費補助社區辦理有關活動,適時導入生態保育與資源永續的理念與作為;(2)提出「林業示範社區營造與規畫」,就林業相關項目提供連續3年之經費補助,完成社區「理想家園」的營造;(3)上項規畫行動經第3年成效審查合格後,可與林務局簽訂每期1年的「國家森林共同經營管理(或託管)契約」。具體性「社區林業共生計畫」已於188社區中執行199件個案,舉例如:(1)雲林縣林內鄉湖本社區之「八色鳥自然步道塑造─居民護鳥護林永續計畫」,(2)高雄縣三民鄉民權社區之「楠梓仙溪溪流自然生態園區─居民護溪護林永續計畫」,(3)高雄縣六龜鄉美濃社區之「黃蝶翠谷生態公園─美濃雙溪樹木園與黃蝶翠谷經營計畫」,(4)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民之「護林決心,祖靈共鑒計畫」,(5)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民之「種植新作物,嘗試產業轉型計畫」,(6)台東縣延平鄉布農族生態資源保護文化永續發展協會之「在狩獵傳統與山林保育間取得平衡計畫」,(7)高雄縣三民鄉民權社區之「總動員保育珍稀魚類計畫」,(8)苗栗縣泰安鄉麻必浩部落之「祭典儀式與山林共存計畫」。林務局並藉社區林業計畫,大力推廣生態旅遊,如宜蘭市陳姓家廟鑑湖堂民國94年參訪者有12萬人次,花蓮縣林田山文化園區參訪者有11萬人次。民國91年12月林務局與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森林生態資源開發如何兼顧地方文化與活絡地方經濟」座談會,有關議題:(1)檢討森林的地方或社區文化現象,(2)地方林業與文化保存之衝突或互益,(3)兼顧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的森林生態旅遊開發方式。94年10月14日行政院核定「台灣建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全面性社區改造,經由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六大面向之全面提昇,促成安居樂業之健康社區。社區六星計畫有關環保生態或社區林業之申請案件,由所在林管處之所屬工作站受理,林務局則擔任政策規畫,部會聯絡窗口。台灣社區經營通訊網站:http://www.hometown.org.tw/。
瀏覽人次:370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