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第五節 森林育樂面向

:::
(一) 國家森林遊樂區

國有林地規畫為遊樂區者,謂為國家森林遊樂區,全臺計有21處,其名稱為:滿月圓、內洞、太平山、東眼山、觀霧、武陵、八仙山、大雪山、惠蓀、奧萬大、阿里山、藤枝、墾丁、雙流、合歡山、知本、富源、池南、明池、向陽、棲蘭,其中林務局轄18處,民國90─93年間提供約1,102萬人次遊憩機會;惠蓀、明池及棲蘭3處森林遊樂區,亦屬公務機關經營(國立大學及國軍退輔會)。為提昇為民服務品質,落實經營管理績效,建立標準作業程序,林務局導入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民國93─95年間先後完成東眼山、太平山、內洞、滿月圓、八仙山、大雪山、奧萬大、藤枝、雙流、墾丁、知本、池南、東眼山、阿里山、合歡山、武陵、向陽、富源等17處森林遊樂區之ISO─9001國際標準品管認證。

(二) 民間參與森林遊樂區建設營運

依「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規定,森林遊樂區內視其資源特性,得劃分為營林區、育樂設施區、景觀保護區、生態保育區等,除育樂設施外概須由林業機構以專業技術經營管理之;育樂設施區有償性之食宿等服務設施,可開放由民間投資經營。民國85年起,林務局依有關規定先後辦理墾丁賓館本館及海濱分館之餐飲住宿設施提供民間投資經營。阿里山賓館與富源開放民營案,分別於民國92、93年完成與民間業者簽訂投資契約,其中阿里山賓館民營案,為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規定,由民間自行規畫使用政府(林務局)設施及土地,參與公共建設(BOT+ROT)之成功首例,富源民營案,則為育樂設施全區開放民間投資經營(ROT)之首件(阿里山與富源二案,皆具指標性示範作用)。民國95年,阿里山森林鐵路暨森林遊樂區民營參與案(BOT+ROT)亦告簽約。

(三)推動森林生態旅遊

西元1998年聯合國大會決議,指定2000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IYE),交由永續發展委員會(CSD)執行,世界觀光組織(WTO/OMT)獲授權與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策畫推動相關活動。生態旅遊年(IYE)所規畫之活動目的,在呼應「21世紀論壇」所揭櫫的整合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期待政府、國際、區域組織,能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促成環境保護者、原住民族群、林業社區、資源消費者與利害關係人(團體、組織、機構)等,投入生態旅遊的哲理、程序、計畫與行動中,以確保永續觀光與環境保護的社會公益。

就森林條件而言,生態旅遊的對象包括:森林遊樂區、自然步道區、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保留區、臺灣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社區林業保育共生點等。林務局推動社區林業,期待將生態旅遊概念導入社區經營,使社區居民扮演生態守護者,管控社區開發程度與遊客數量,建立健全的生態旅遊模式,刺激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社區永續經營。民國90年林務局規畫完成16條生態旅遊路線;90─93年間,各林區管理處辦理生態旅遊活動計335次;94年林務局完成5條生態旅遊之遊程評鑑。

民國94年11月中,林務局與中華民國健行登山協會聯合舉辦「橫越FORMOSA北迴歸線廊道試走」活動,西起東石,越經嘉義、阿里山、大水窟、玉里、瑞穗,東抵靜浦,通過4風景區與玉山國家公園,全程306公里(費時12天)。民國91─92年間,林務局亦曾貫通「臺灣南北綠色山徑長廊」,為國人提供休閒遊憩與生態旅遊的優良條件。

(四)國家自然步道系統

臺灣山地林野間,多見先民胼手胝足為生活所需而形成的山徑步道,謂之古道。林務局為提供後世子民體驗自然、觀察生態、認識鄉土、配合旅遊,特將步道規畫作系統性之整合。

(1) 臺灣原有重要古道:淡蘭古道、金包里古道、桶后越嶺古道、跑馬古道、挑鹽古道、鳴鳳山古道、能高越嶺古道、玉山山道、八通關古道、獨立山越嶺古道、關山古道。

(2) 現屬國家森林步道:苗栗馬拉邦森林步道、嘉義獨立山森林步道、嘉義瑞太森林步道、嘉義大凍山森林步道、屏東里龍山森林步道、臺東大武山森林步道、宜蘭聖母山莊森林步道。

(3) 「健康雜誌」社選出臺灣10大健走步道所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岡步道)、明池森林遊樂區、東眼山森林遊樂區、溪頭森林遊樂區、武陵農場、藤枝森林遊樂區、鵝鑾鼻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白楊步道)、花蓮鯉魚潭、臺東琵琶湖。

(4) 民國93年林務局舉辦「2004國家步道─山徑古道50日大縱走」活動,自屏東縣春日鄉七佳啟程至臺北縣烏來鄉福山間,踏勘18條山徑古道。

林務局配合行政院「觀光客倍增計畫」,提出「國家自然步道系統執行計畫(民國91─97年度)」,初步遴選建議「國家步道系統」14條;民國91─94年間,林務局整建國家步道系統,完成647.4公里;各林區管理處經營「區域步道系統」計55條。

(五)森林遊樂區設施管理

民國94年12月林務局奉准於森林育樂組新增設施管理科,將阿里山森林鐵路(含營業性台車軌道)等設施之維護營運納入管理。

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國家森林遊樂區主要賣點:「阿鐵」建成通車於民國元年(1912),其海拔落差2,146m(全覽熱帶、暖帶、溫帶三型態植物景觀),有效里程57.7公里,平均坡度3.72%,最大坡度6.25%,機闗車採用Shay式關節曲軸以加強逆坡馳行功率(未使用特殊輔助器械如齒軌、地纜等),Z行折返式路線4段,獨立山腰迴旋繞行3匝。民國 90年12月中華工程師學會、中華土木工程學會、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暨虞兆中(前台大校長)基金會,聯合頒發「台灣10大土木工程獎」給阿里山森林鐵路。民國92年,台灣以「阿里山登山鐵路」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申遺(申請登錄為世界人文遺產)。
瀏覽人次:3365 最後更新日期: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