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

提升保育等級 赤腹游蛇改列瀕臨絕種 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友善耕作社區參與

:::
202404/02
  過去常見於池塘、草澤、水田等淡水濕地的赤腹游蛇(Trimerodytes annularis),近50年來因棲地消失及農藥汙染等因素,導致族群岌岌可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赤腹游蛇提升保育等級,由原本珍貴稀有改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於民國113年4月2日由農業部公告生效,除提醒民眾共同關注,林業保育署也已於112年11月起開始推動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鼓勵在地農民及社區居民一同參與保育工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背部棕黑、腹部及身側橘紅色搭配黑色條紋的赤腹游蛇,過去廣泛棲息於臺灣西半部低海拔濕地、草澤、水田及池塘等淡水域環境,民國60年代以前被視為臺灣常見的蛇種。然而因使用農藥及低海拔濕地、草澤等天然棲地陸續因土地開發而大量消失,赤腹游蛇於97年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林業保育署於98年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為期4年的全臺灣半水棲蛇類族群分布調查,發現新竹以南的赤腹游蛇族群恐怕在調查之前早已消失殆盡,而臺灣北部殘存族群數量更是岌岌可危,分布更為稀少。
   
  林業保育署說明,為保育赤腹游蛇,已擬定保育行動計畫,同時也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臺北市立動物園、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國立宜蘭大學等機關團體共同協力推動各項保育措施。
   
  林業保育署進一步補充,該署推動的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是由政府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讓保育成本不再只由農民或在地居民承擔,更藉此引導居民化身為保育工作之第一線守護者。赤腹游蛇現已於112年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只要在現存赤腹游蛇族群分布範圍之農牧用地,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0.01公頃)以上,全期農地維持蓄水,且全期農作不使用除草劑、具水生物毒性農藥、油劑與皂素類之防治資材,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若農民進一步營造適合之棲息環境,例如:營造埤塘、維護埤塘之自然生態,經執行機關評估確認具備赤腹游蛇可棲息利用之條件者,每人每年再加發最高3萬元之獎勵金。此外,若社區發展協會或在地團體成立巡守隊,定期巡護赤腹游蛇棲地,並協助營造植被、移除外來入侵種、通報違法捕捉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環境污染等情事,最高每年可領6萬元獎勵。

  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之實施地區目前為臺北市北投區湖田里及桃園市龍潭區,民眾若在其他地區發現有赤腹游蛇分布之自然棲地(非人為捕捉放生),請儘速通報林業保育署,以使保育工作能更完整及全面。

  林業保育署再次提醒民眾,若有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其他利用情形等違法行為,將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第42條處以刑責及併科罰金,請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438 最後更新日期: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