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國有林地營造複層林之生態造林作業方式之研究(2/2)

:::
計畫名稱國有林地營造複層林之生態造林作業方式之研究(2/2)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1年
受委託機關林世宗
計畫執行時間101年06月29日-101年12月31日
研究經費柒拾玖萬元整
  • 計畫目標:

    1. 疏伐後保留帶及疏伐帶林分組成結構。
    2. 疏伐帶邊緣與中心微環境監測、上木位置與微環境影響。
    3. 定期調查各疏伐帶之造林苗木存活與生長形態。
    4. 比較在疏伐帶栽植不同樹種苗木的生長。
    5. 比較疏伐帶林緣效應、上木位置及微環境對各種苗木生長之影響。
    6. 複層林試驗區地棲動物之取樣與多樣性調查分析。
       
  • 研究成果:

    1. 以行列疏伐方式移除生長不佳及弱勢林木,調整與改善次生化人工林之組成結構並形成不同林分孔隙,提供栽植更新林木之空間,為營造複層林之基礎。 
    2. 採用二種行列疏伐寬度(20m及8m寬),同時疏伐帶尚保留優勢之造林木為上木,疏伐僅減低林分株數密度,但對造林木之組成結構變化小。 
    3. 由林分冠層鬱閉度與地表光度量測,呈現林分孔隙大小與分布之冠層異質性。 
    4. 以無患子、烏心石及台灣肖楠等經濟樹種苗木於疏伐帶栽植造林營造混合與複層之人工林分,並進行樹種生長適應,經栽植一年間比較苗木存活率及生長形質。各樹種苗木栽植一年之存活率於二種疏伐帶無顯著差異,以無患子苗木較高,烏心石與台灣肖楠較低,但仍達80%。 
    5. 烏心石、台灣肖楠及無患子苗木,以林冠孔隙較大之20m寬疏伐區的苗高及基徑生長,無患子苗木以栽植於疏伐帶中間者生長略大於邊緣者,烏心石及肖楠苗木則以邊緣者略大於中間者,可能與無患子需光性較高有關,以大林冠孔隙下者與栽植於疏伐帶中間者有較佳之趨勢,但在二種疏伐帶寬間及林緣效應尚無顯著差異,可能與僅栽植一年有關,需繼續調查分析與比較各樹種之生長適應性。 
    6. 三種樹種苗木在小林冠孔隙下,苗木高徑比較高,苗木形質較細長,以無患子及烏心石呈明顯差異。 
    7. 各樹種苗木於疏伐帶內之生長差異性大,可能受留存上木與微地形影響 
    8. 出栽苗木大小影響生長,如台灣肖楠苗木較小致枯死較多,而無患子大苗於大孔隙處發生傾伏;烏心石苗枝葉則易遭動物嚙食受害。
    9. 兩棲爬行動物於複層林營造施作前後具有明顯的種類轉換的現象。 
    10. 無脊椎動物在施作前後,則無一致性的明顯變化。 
    11. 總體而言,保留帶與疏伐帶各樣點間的平均物種豐度(species richness)及捕獲個體數,於造林栽植後第一季的調查結果,差異最為明顯。 
    12. 保留帶與疏伐帶間,在各多樣性指數比較,雖無明顯的差異,但在物種組成的相似狀況則隨著調查時間延長逐漸降低,顯示疏伐帶可能發生物種轉換的現象。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計畫以羅東事業區第66林班之人工造林地,因林分發育不佳,而採行列疏伐方式逐步調整並更新建造為複層林,由不同疏伐帶寬下各栽植樹種苗木之存活與生長適應進行調查比較、留存林木之生長表現、林緣效應及上木林冠對樹苗之影響以及由營造森林環境下小型動物及昆蟲之生物多樣性調查分析,評估複層林營造之效益,並作為後續複層林營造作業之參考。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國有林地營造複層林之生態造林作業方式之研究(2/2) pdf pdf 檔案大小:1370KB 下載次數:1850
回列表
瀏覽人次:2308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