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臺灣中部地區東方草鴞分布監測計畫

:::
計畫名稱臺灣中部地區東方草鴞分布監測計畫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07年
主持機關國立嘉義大學
主辦單位保育組
計畫主持人蔡若詩
計畫執行時間107年1月1日 至 107年12月31日
計畫總經費735(千元)
分布於淺山的物種因其生活環境與人類活動重疊性高,因此生存容易受到威脅。而東方草鴞( Tyto longimembris )分布於低海拔丘陵及平原地區,受人類影響甚深,然而對於這種行蹤隱密且數量稀少的物種,在野外調查時,偵測率(當物種存在於一樣區中,被發現的機率)常會小於1,導致物種的數量和分布範圍時常被低估。本計畫利用占據模型為設計理念,利用物種出現與否(Presence/Absence)的資料來估計物種之偵測率並修正東方草鴞於調查樣區中之占據率。調查方法則沿用蔡若詩等(2017)建立的東方草鴞長期監測系統,於臺灣中部地區(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及雲林)進行東方草鴞分布調查,希望透過實際的運用了解長期監測系統的效用,最後更可加以修正。本計畫依分布預測模式,選擇出現機率0.17以上的區域,分為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各設置15個樣區,共45個樣區,所有樣站的土地利用類型經現勘校正後,以農耕地為主(45.7%),草生地次之(18%)。於107年2-3月完成繁殖季三次調查,僅記錄一筆鳴叫紀錄,偵測率為0.333,修正占據率為0.022,而7-8月非繁殖季完成另一季三次調查,記錄到2筆鳴叫記錄,偵測率為0.167,修正占據率為0.089。其中有兩筆記錄為第一級樣區,一筆記錄為第二級樣區。由於偵測次數過低,未能更進一步探討占據率與棲地之的關聯。發現東方草鴞的樣站植被類型以河灘地和草生地為主,透過500公尺的穿越線調查,調查發現草鴞樣站的植物種類,發現三個樣站的植物優勢物種分別為大花咸豐草( B i d e n s p i l o s a L . v a r . r a d i a t a(Sch.Bip.) Sherff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P. Beauv. var. major(Nees) C. E. Hubb. ex Hubb. &Vaughan)和蘆葦(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 ),草高度約90-161cm。107年中部地區調查之東方草鴞占據率明顯比南部地區低,此結果與東方草鴞全台分布預測模式大致相符。而建議未來採用同時考量環境及氣候變數之全台分布預測模式搭配占據模型進行調查,方能更有效地進行長期監測。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臺灣中部地區東方草鴞分布監測計畫 pdf pdf 檔案大小:3126KB 下載次數:919
回列表
瀏覽人次:54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