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南仁山生態系監測保育與槲櫟復育計畫(3/3)

:::
計畫名稱南仁山生態系監測保育與槲櫟復育計畫(3/3)
研究類別科技計畫
計畫年度110年
主持機關國立嘉義大學
主辦單位保育組
計畫主持人趙偉村
計畫執行時間110年1月1日 至 110年12月31日
計畫總經費568 (千元)
近年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影響日趨明顯,目前許多學者也利用長期動態樣區的資料探討森林生態系的結構、組成甚至是物種的改變,許多研究均發現部分物種族群數量持續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另外也利用空間分析探討樹木如何死亡與其帶來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承襲先前計畫之成果,於各高易危生態系進行監測並提供警訊,並結合政府單位進行作保育工作,本年度計畫主要監測臺灣石櫟與槲櫟之生存狀況與南仁山區之高易危生態系,以了解物種生存危機與生態系是否有改變。新竹槲櫟長年監測原生地與區外復育的植株,而南仁山區的部分,利用欖仁溪樣區每5-8年的複查資料進行物種與生態系的變化監測,也針對欖仁溪、樣帶以及出風山的小苗進行每季的調查,以監測生態系統與高脆弱度物種之變化。
槲櫟原生地之植株近年樹梢枯萎嚴重,大部分生長勢不佳,去年的槲櫟植株健康度評估中,即有多數植株健康度不佳。而今年年初死亡的6株槲櫟即為去年健康度評估最差之植株。而小苗的部分今年僅有3株,可能今年軍區準備動工與年初乾旱有關,由於明年軍區將開始動工,除了協調施工能對槲櫟植株造成最小影響外,也開始移植原生地小苗至新竹縣政府苗圃。區外栽植的部分目前在新竹林管處的林班地進行至今最大規模的300株栽植仍全數存活,其他區外栽植的植株雖然有受到昆蟲的危害但不至於死亡,反倒是棲地的管理影響植株生長較大,建議槲櫟苗木可在三年後才移植至區外,並配合栽植狀況與周遭環境之管理,其生長狀況會較良好。另外去年在苗栗有發現新的槲櫟族群,目前已經進行初步的調查。
而在動態樣區的小苗監測上,不論是欖仁溪、樣帶還是出風山,其小苗的組成變化不大,另外也發現環境因子中的對東北季風暴露度、地形凹凸度、與相對東北方位之坡向與欖仁溪小苗的死亡有很大的關係。欖仁溪動態樣區的空間分析結果呈現死亡植株在距離尺度< 4m 時主要受到植株間的交互作用造成死亡,而死亡植株的分布受到環境異質性的影響而呈現隨機分布,其中以負密度制約為主要造成植株死亡的影響因子。不同物種受到不同程度的密度制約影響可有
助於物種共存在同一地區,而此也可能為促成欖仁溪樣區物種多樣性高的原因之一。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南仁山生態系監測保育與槲櫟復育計畫(3/3)研究報告 pdf pdf 檔案大小:571KB 下載次數:258
回列表
瀏覽人次:274 最後更新日期: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