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屏東地區造林樹種生長監測及碳吸存效益分析

:::
計畫名稱屏東地區造林樹種生長監測及碳吸存效益分析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1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王亞男
計畫執行時間101年07月19日-102年05月31日
研究經費玖拾伍萬元整
  • 計畫目標:

    以屏東萬隆農場平地造林面積183公頃(樹種12種等)之地區為試驗地,設立樣區進行各樹種生長量調查,利用開放式渦流相關系統,進行平地造林二氧化碳通量監測,計算造林後二氧化碳吸存能力,估算二氧化碳減量之具體數據,並建置資料庫與國際接軌。
     
  • 研究成果:

    樣區進行3次每木調查,試驗地範圍內共12種造林樹種。試驗地平均垂直風速為 0.001 m/s,由此可見試驗地處於穩定狀態,符合實驗前提假設,風向以東風為主,由地圖判斷屬山風。二氧化碳濃度過去4年逐年遞增,但今年下降為373.51 ppm,可能與林木固碳量增加有關。每日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輻度平均為76.17 ppm;其二氧化碳平均通量值為 -0.981 mol/m2/s。從二氧化碳濃度及通量的日夜週期變化,就所得數據換算之二氧化碳固定量,以2012年為例,每天每公頃林地可以從空氣中固定約48.23公斤的二氧化碳,換算全造林面積290.66公頃,則每年約可固定5116.76公噸之二氧化碳。地表淨輻射值於白天日照強烈時可出現最大正值,而夜晚則出現負值,表示地表能量散失;屏東試驗站白天日照強烈時可感熱通量最大值可達592.623 W/m2,而夜晚逆溫現象發生時有最小值;潛熱通量平均值逐月增加至六月份的146.144 W/m2,於白天日照強烈時出現最大正值,而夜晚空氣溼度較大時潛熱通量值則會出現負值。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研究長期監測二氧化碳通量,對於瞭解鬱閉成林過程平地造林地對二氧化碳固定量之變化有所助益。本研究持續監測所得資料,可做為臺灣平地造林地二氧化碳通量之代表樣本。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屏東地區造林樹種生長監測及碳吸存效益分析 pdf pdf 檔案大小:2120KB 下載次數:1078
回列表
瀏覽人次:216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