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森林永續經營及產業振興計畫
本計畫為達成健全林地管理、維護森林健康、強化國土保安、推動自然保育及促進森林資源多元利用等最有利國家整體發展目標,編列4項子計畫:「國家森林永續經營」、「國家自然保育」、「國有林整體治山防災及林道維護」及「林業經營長期試驗監測(林業試驗所)」。
更多資訊
-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
綜觀臺灣陸域環境,中央山脈森林生態系多已透過國家保護區系統獲得有效保護,然而仍有約六成的保育類野生動物與受脅植物生活於受保護的國有森林以外,這些淺山、平原與海岸濕地多緊鄰人口稠密的都會環境,面對工程開發、農地利用型態轉變所衍生的棲地喪失與破碎化情況,保育工作必須跨出圈地保育思維與國有林外。為此,在行政院的支持下,農業部由林業保育署統籌,自2018年起跨部會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以低海拔淺山、平地及海岸為重點區域,串連與縫補各類棲地,提升區域內生態系與里山社區之韌性與調適力。 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在各界合作下,已完成全臺保育關鍵區域的指認,將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為本的空間規劃,從國有森林,延伸到全臺包含淺山平原的國土範圍,涵蓋為串聯丘陵、溪流、平原、海岸與離島生態系,建置實務所需圖資以及保育對策,指引生態棲地復育與地景空間連結的投入方向。 在綠網保育空間規劃下,公、私部門得以持續以空間聚焦開展行動,適地運用生態廊道建置、植被復育、友善環境生產、生態友善治理工程等各項政策工具,協力促進並改善棲地的復育、串聯與管理。 計畫目標與影響: 健全我國生態保育空間策略規劃,串聯淺山平原、農地、溪流、海岸等關鍵自然棲地,擴大中央山脈生態保育廊道與國有林之生態系服務效益,回應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 充實與整合我國各式生態資料,以綠網跨域合作機制,支持與引導公共工程實踐自然解方,並銜接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理對策,推動國家永續發展。 整合多元權益關係人與發展適地保育工具,促進在地社區部落參與保育工作,並建立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之在地化操作指引,公私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國土生態綠網頁面連結
更多資訊
-
林業文化資源保存與整體再發展中長程計畫(第一期)110-113年
本計畫以4處(林田山、羅東、東勢、嘉義)林業文化園區、臺北及竹東2處具潛力林業文化資源點、3處(花蓮、豐原、嘉義)已具文資身份之林業文化資產為核心,串聯林業文化資源與林場為軸帶,運用產業路徑動態保存,緊密結合沿線聚落及場站,全面發展林業文化觀光新企獻,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臺灣特有之林業文化廊道,建構林業文化資源保存系統為本計畫總體發展願景,藉由以「林業文化資源整合保存」及「林業文化場域永續經營」之政策執行與推動,使之落實與實踐。優先從「林業文化資源場域」著手,建構林業文化園區核心價值與基礎建設,打造林業文化廊道之基底,並針對優先整建具珍貴價值之建築物,進行保存維護與管理。以林業文化資源系統,整合行政體系與資源,結合地方社群組織力量,打造林業文化教育、地方文史工作與地方創生發展之蘊育場域,以文化保存、文化經濟與在地歷史、土地、情感的連結,促進地方發展契機,進而達到以林產業為主的文化永續力實踐。
更多資訊
-
國家航遙測飛機更新計畫
本署航測及遙測分署自民國60年代起即執行航攝任務,所拍攝之航空照片提供各機關廣泛使用,惟因原配合航攝作業之空勤總隊兩架航遙測飛機,出廠年份分別為民國68及82年,其中一架曾有事故,經評估已無法修復,另一架機齡已逾40年,基於飛安及維護成本考量,亦將終止執行飛行任務。 為持續進行國家基礎航攝影像蒐集作業,本計畫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由民間業者提供改裝完成之航攝飛機2架,並提供計畫期間每年600小時之飛行駕駛、油料及維護保養等服務,於計畫結束前將飛機產權移轉機關所有,以維繫及強化國家自主航攝能量,提供高品質航照圖資以服務政府、企業及個人,間接創造經濟產值,提升國家競爭力達成永續發展。 本案前奉行政院於108年4月19日核定,計畫期程自109年至117年止,惟辦理過程中因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飛機採購進度,且為配合國發會推動三維國家底圖政策及行政院核定之「水災智慧防災計畫」,爰農業部(時為農委會)於111年2月23日提報第一次修正計畫書草案,修正計畫期程及經費需求,並於111年5月30日獲行政院核定。
更多資訊
瀏覽人次:124643
最後更新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