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
因應農田生態系面臨開發及工業化農業的衝擊,台灣的生態保育工作已從單純的物種復育及保護區劃設,發展至與民眾生活結合的棲地管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維護出現瀕危野生動物或具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棲地,農民與地主可能因此面臨農產減收、土地利用方式受限、交通開發受阻等衍生成本。基於保育成果全民共享,成本由全民承擔概念,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誘因,以生態薪水概念,鼓勵民眾採取對瀕危物種族群及重要棲地保護有利的作為,或作為農損之補償,扭轉鄰避物種之負面印象。研擬含括物種與棲地面向之「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建立系統性的給付架構,以期有效保全淺山及平原具關鍵地位之重要生態系,建構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發展兼顧居民生活與生計的保育措施,獲取在地認同。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頁面連結
更多資訊
-
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
壹、概述 為振興我國竹產業發展,活化偏鄉經濟,行政院於110年10月4日院臺農字第1100019908號核定執行「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以111-120年共10年期為推動期程,爰跨部會統籌,透過一級生產端、二級加工端、三級利用、行銷、推廣、技術教育端及法規端此五個面向,規劃10年期程之整體竹產業發展,並以短期-振興(111-114年)、中期-永續(115-118年)、長期-卓越(116-120年)為三階段發展主題,重新串聯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到銷售的整體產業鏈。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111-113年累積成果如下。 貳、計畫111-113年成果詳述 一級生產端重要工作項目為永續經營臺灣竹林,進行主要竹材生產區域規劃。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臺灣北、中、南區-桃園市、臺南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等五縣市政府辦理竹材重要生產區域進行經營規劃:113年完成竹林資源盤點4式:桃園義盛里(854公頃)、雲林草嶺石壁(516公頃)、嘉義縣(3.3萬公頃)、臺南市關廟、龍崎、左鎮、官田及六甲區(9,788公頃)。為培育並促使人才投入竹材生產,完成辦理竹林經營與伐採培育5場次。臺中市、宜蘭縣、花蓮縣與高雄市政府於113年加入竹材產業推動行列。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經營國有林老化退化竹林(含廢棄老竹林清理、更新及撫育)面積,截至12月12日已完成國有林竹林更新(經營)面積131公頃;累計113年竹林經營面積553.8公頃(竹林生產面積69公頃+國有竹林更新131公頃+農再補助307.5公頃+原保地竹林更新46.3公頃=553.8公頃)。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原住民保留地禁伐區域竹林更新,截至11月30日已完成辦理86場次之政策推廣說明會,受理申請更新面積97.5433公頃,已更新面積46.3695公頃。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完成調查區域石竹病害,發現竹嵌紋病、竹簇葉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仙人杖(Vermicularia nigronitentis所引起的漆黑病)、竹銹病(Puccinia phyllostachydis)、竹黑腫病(Phyllachora phyllostachydis)及竹媒病(sooty mold)等病害。無病害之石竹一樣開花後枯萎死亡,死亡後的地下部仍可再行萌櫱長出新的竹子,新的竹子在1公尺長左右接著開花然後枯萎死亡;協調竹農砍伐0.5公頃的開花枯萎的石竹種植區,進行土壤施肥等試驗。 原住民族委員會結合高義里榮華、比亞外部落,合作推動建置竹產業示範專區(集材廠、初級加工及竹材創業工作站),竹林疏伐至少5公頃、培訓至少15人採伐工班、與10位竹農簽訂契約、與5間竹業公司合作達成交易及竹構建置(設施)2座。 二級加工端重要工作項目為促進竹材穩定供給、輔導竹材加工廠產品高值化,以及促進竹林生產或加工剩餘資材達減廢、循環再利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建構地區竹剩餘資材應用鏈,促進竹剩餘資材妥善再利用;完成補助嘉義縣竹材高效破碎設備2式、廠商投資投資金額5千萬元。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活化及復甦老舊莿竹林,臺南市龍崎區為提高國產材利用率及與世界森林資源管理接軌,已通過FSC CoC(森林管理委員會產銷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驗證,產品清單包括竹屑、竹炭、竹醋液、杯墊、竹藝品、園藝用品等。並針對莿竹林的機械式採伐、集材、機械式製炭及竹炭農業使用之一貫化作業,評估可行性、減碳及效益。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輔導竹材加工廠產品高值化、更符合環保訴求:對木竹製品製造業工廠進行現況調查,鼓勵業者加入振興竹產業行列。推廣使用建材常用竹種如桂竹及孟宗竹,生產竹集成材及竹薄片複合材,累計木竹製品製造業者訪視與推廣42家、輔導包含元宇生技、通越、合眾聯和與互若亞等竹產品高值化應用6家、二次加工示範場域及智慧化機械設備媒合互若亞、益材共2家。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建置全竹材性能及竹纖維特性資料庫:完成分析桂竹不同部位的竹稈物理特性,區分未成熟竹及成熟竹的差異。檢定不同桂竹材的鑽孔抵抗振幅、密度、抗彎彈性模數、抗彎強度等性質。以及桂竹之竹材纖維物理及化學性質。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建立模組化竹材生產、分等模式,並設以竹材初級加工示範場域:完成伐竹輔助機具及作業安全裝設計、整合優化伐竹機械採集設備系統、開發束狀竹集成材之關鍵生產設備原型機1台,並於竹南鎮德豐木業展示新式集成設備之製程。累計3種竹種及模組化生產模式6式、輔導竹材初級加工及設立示範場域2處。 農業部農糧署推動竹林生產或加工剩餘資材達減廢、循環再利用機制:開發及建置竹筍園剩餘資源省力省工機械設備與操作指引,搭配多種省力省工機械設備,進行烏殼綠竹園剩餘資材前處理操作,完成輔導竹筍園剩餘資源前處理20公噸。 三級利用、行銷端重要工作項目為擴大竹材使用量更提升民眾國產竹材認同度,建置竹構公共設施或藝術裝置、辦理大型展會展示創新產品與傳達竹工藝設計概念,普及竹資源之利用等。 森林遊樂區、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及休閒農業場域之竹構設施累計48案: (一)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森林遊樂區竹構設施累計20案,於嘉義製材所園區構築林鐵作品13案、八仙山遊客中心公廁迎竹軒、通鋪旁公廁沐竹軒等4案,以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及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等3案。 (二) 交通部觀光署於國家風景區竹構設施累計11座,於北海岸圓潭溪公共藝術創作、梨山文物陳列館公廁、八卦山灰面鵟鷹飛翔姿態竹構藝術、石壁竹創生計畫之涼亭與遮蔭棚架,以及台江風景區自行車道賞鳥休憩竹構魚籠棚架6座;雲林縣及澎湖、參山、茂林等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完成竹構裝置設施5座。 (三)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於國家公園竹構設施及周邊累計9座,於玉山國家公園竹木板步道、雪霸國家公園竹編座椅設置、台江國家公園竹圍籬更新、排雲山莊入口採用竹木板材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竹構設施6座;玉山國家公園「玉山主峰群步道設施整修工程」、「新觀高山屋新建工程」,以及台江國家公園「台江學園遊客停車場新設竹編圍籬」3座。 (四)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休閒農業區及休閒農場竹構藝術累計8處,輔導彰化大邱休閒農場、苗栗縣三義鄉雙潭休閒農業區、三灣梨鄉休閒農業區、富里鄉農會等場域使用國產竹木材。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促進全竹、竹材、竹筍利用與行銷,辦理國內大型竹創新利用展會,使民眾體驗新環保竹生活,累計辦理8場次: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來自30個國家、200位國際人士參與,論壇每日造訪約450人次;竹博覽會共5個展區於開放期間,概估15,000人次參觀。「邁向淨零永續發展-新興竹產業焦點論壇」及「竹產業創新微型輔導成果發表暨媒合交流會」等竹產業產官學研人士共計200人次出席。竹博覽會邀請竹山竹藝師如賴進益老師協助製作展區竹構。 農業部農糧署倡導國產竹筍優質形象,於世界竹論壇開幕日辦理竹饗宴活動,以國產竹筍入菜,設計台灣特色蔬食料理,提供現場來自19個國家共400位出席論壇人士品嚐、讚譽有加。另為促進國內綠竹筍食用及消費,辦理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包含「有機組」、「產銷履歷組」及「溯源組」獲獎農友邀請至臺北希望廣場設攤展售推廣累計2場次,113年共有9個縣市、累計32家農會、共155位農民參與。 技術、教育端重要工作項目為培育竹文化、技藝青年,竹材創新技術與文化培力。 教育部推動國中小學融入竹產業內容於校本課程或相關研習累計38場次,已於國立竹山高中、高雄市立青海高工及高雄市私立樹德家商等12校開設校本課程,經盤點112學年度大專校院竹木材相關課程(依名稱、課程大綱)計326門。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推廣竹文化以健全臺灣竹工藝產業環境,累計推動地方創生3件、竹設計人才培育112人、輔導在地產品設計開發50件竹藝創新基地3處。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輔導竹材產業創新技術服務,累計26件:113年協助國內11家竹產業相關業者,於6個月時間進行技術轉型,衍生產值增加1,061萬元、降低成本105萬元,業者新投資1,672萬元並新增就業機會。 法規端 於一級生產端,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給予採伐收穫當年無法請領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者對等補助:112年2月1日發布施行「原住民保留地竹林更新獎勵作業規範」,給予個人請領竹林更新獎勵金每公頃3萬元。 經濟部能源署於二級加工端鬆綁「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法規:113年3月公告當年度「農業廢棄物」躉購費率5.1407元/度,併同發函蒐集相關成本資訊及實地訪查設置業者以利費率審定。鬆綁生質能電廠設置區位限制,可就近處理餘料,減少集運。截至2024年3月底,生質能/廢棄物發電達749MW。(廢棄物發電666.2MW為大宗、生質能82.8MW)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築研究所於三級市場端訂定發布「竹構造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規範」:「竹構造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規範(草案)」涵蓋內容包括:結構設計觀念與原則、材料、結構分析、構材接合部、耐久性與維護計畫及建築物防火等9個章節,以及常見竹種力學性質、竹接頭的範例與分類附錄等內容。本規範審查專案小組業已召開5次會議完成審查。
更多資訊
-
強勢外來入侵種移除防治及復育計畫(114-117)
更多資訊
-
大阿里山軸帶百年躍升建設計畫(第一期113-116年)
以阿里山鐵路百年文化歷史與建設為基礎,就林業、交通、部落、產業、步道、農村再生、地方創生等面向與阿里山相關機關共同研議,於「保存文化、體驗在地、共榮共融、永續經營」願景下,攜手相關部會,共同形塑大阿里山地區形塑為臺灣山林瑰寶。藉由阿里山林業鐵路及軸帶亮點建設,串聯區域軌道與交通路網,縫合遊憩網絡,打造國際級遊憩景區,帶動地方聚落發展。
更多資訊
瀏覽人次:124687
最後更新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