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第四節 戰後木材供需之因應

:::
台灣光復初年,戰後各地各業百廢待舉,需用器材孔急,甚至內陸鐵路局亦來台洽購大批枕木;雖伐木山場遺存日人軍備用材甚多,而道路破壞,運出困難且緩不濟急。本局成立伊始,黃維炎局長宣示其施政方針,雖多造林保林之言,而亦不忘增產木材,實形勢所需。

本局林產管理委員會各組接管各伐木山場或事業地,獲悉待運存材數量:阿里山場86,200(另埋沒材不少),八仙山場66,000,太平山場87,700,鹿場山場8,018,香杉山場9,860 ,另蒲羅灣與麻伊馬來山場2,664,太魯閣山場8,000,合計逾268,442。

台灣所產鐵路枕木,針葉樹種為檜木、柏木,闊葉樹種為櫧類、楠類、茄冬、黃杞、相思樹等。日據時期省內鐵路所用枕木多採用針葉樹材,惟以其產自內山採運不易,故多仰賴省外輸入(民國38年3月有台煤交換閩材之記載)。日人肆意侵戰無力顧及台灣建設,鐵路枕木久未更新,光復初年車行搖晃時有傾覆之虞,勢非大量抽換不可,估計需80萬根。省外(內陸)各線鐵路,亦因動亂不歇破壞頻仍,時人謂之「八路扒路」,交通部門隨時搶修,對枕木之補充急如星火,舶來枕木則因外匯短絀,東北木材亦因阻亂無出,遂致交通部及各線鐵路局爭來台灣採購,南京交通部即曾洽購113萬根,商妥分期供應,首批15萬根濟急。此外省內有關生產機構之有專用鐵路者,如林業、糖業、鹽業、礦業鐵路總長逾4,000公里,對於枕木需用亦殷,台灣糖業公司之鐵路線總長達3,200公里,為鐵路局之三倍,每年即需枕木50萬根,曾一次需索100萬根。為因應形勢,特由台灣農林處與交通處、林務局、貿易局、鐵路局(時稱鐵路管理委員會)及台灣銀行,於民國35年12月合組台灣省枕木供應委員會,掛靠於本局負責處理。

本局林產管理委員會除供應枕木外,尚以生產材配售市場應付迫切需要;以材價飛漲而生產不濟,馴至發生期貨賣空情事,木材配售案預收價款不能如期交貨者,三組合計100,603 石=27,994,而所收貨款僅合當時價 1/4 ,雖經三次調整「公價」,仍難與成本相衡。此事為促成黃維炎局長去職之近因(黃維炎局長常於業商申請書直接「批售」木材期貨,經民國36年2月25日省令禁止在案),其遠因為黃局長不支持台灣省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林產分公司之設立;近因失算而遠因有理,設想本局各林場終將不免與茶葉公司同步消失,情何以堪。
瀏覽人次:3576 最後更新日期: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