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國113年
-
5月31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於延平鄉永康村社區活動中心,表揚熱心通報及協助臺灣黑熊救傷工作的永康社區棲地巡守隊,並頒發獎勵金給參與臺灣黑熊生態給付計畫的武陵部落夥伴,並在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介紹「臺灣黑熊保育、野生動物救援及生態給付計畫」,及武陵部落理事長古建明分享使用改良式獵具的經驗,讓族人們對使用改良式獵更具信心,當天也回收了近70組傳統獵具。臺東分署期盼透過創新嘗試,與部落族人攜手推動自然保育工作,共同建立「友熊」的永續目標。
- 為讓慣行農法的林地果園回歸造林使用,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及義美食品合作成立永續森林共生平臺,輔導林農以草生栽培方式管理林地,將違規種植的果樹逐步種植土肉桂;另以出雲山苗圃的土肉桂葉作為原料,推出在地風味、無人工添加物的「土肉桂夾心酥」,開發土肉桂產品的市場,協助林農建立土肉桂產品的銷售通路,讓林農有多元產業收入,亦可讓林地永續利用,創造森林生態與林農經濟雙贏。
-
5月30
- 為推動國土綠網軸帶保育,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舉辦「大桃園地區綠網軸帶保育工作推動跨域平臺會議」,邀請在地公部門,及龍潭、楊梅、觀音、新屋等社區團體共同討論合作模式及區域。會議初步盤點「桃園地區受威脅生物保育」、「里山里海社區守護自然棲地」、「生態友善農業推廣」等保育議題,特別關注赤腹游蛇、臺北赤蛙、臺灣萍蓬草、異蕊草、秋飄拂草、長葉茅膏菜等物種,為桃園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奠定基礎。
-
5月25
- 為紀念羅東林場100週年,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在竹林車站前廣場舉辦「羅東林場音樂會」,邀請宜蘭縣縣史館、中華國中、員山國小、黎明國小蒞臨參加。上午由國內外及宜蘭各級中小學等團體輪番演出;晚間則由宜蘭縣五十蘭愛樂合唱團演唱「太平詩路」組曲,並透過現場投影將太平山的美景帶給每一位觀眾,共同見證羅東林場百年的歷史變遷。
-
5月22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在新竹市將軍村舉辦「在風城撒野—跨域推展受威脅植物復育行動」記者會,展示自2020年起與林業試驗所等單位合作推動竹苗淺山受威脅植物保育復育成果。此次活動響應2024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Be part of the Plan」,在將軍村種植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中「極危」等級的漏盧(Echinops grijsii),共同打造全臺首座以受脅植物與原生植物為主題的都市地景美學復育基地。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出版全臺首本關於保安林的繪本《誰陪我長大》,並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辦理新書發表會與親子活動,吸引超過200位家長和小朋友參加。活動中,大家一起聆聽繪本導讀與延伸分享,共同探索保安林的重要性,瞭解保安林是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重要夥伴。
-
5月18
- 為復育高雄巿左營區半屏山原生植物生態,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臺灣山林復育協會等4個單位,共同簽訂四方合作備忘錄,齊力推動半屏山復育造林工作。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在跑馬古道與日本宮城大崎.鳴子溫泉步道簽訂友誼步道暨揭牌儀式和健行活動。日本宮城縣組團共計25人來臺,雙方分別由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林澔貞與大崎市長代表致詞,來臺設置代表宮城偶來的紅色小馬意象,共同揭開了臺日友誼步道的序幕,為雙方持續進行更有深度的山林旅遊交流,拓展國際觀光的能見度,同時也象徵臺日步道友好。
-
5月16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辦理1019水源涵養保安林命名活動,邀集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新北市政府原住民行政局、烏來區公所、福山里辦公處、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及烏來區總頭目王軍二帶領部落主席、耆老、里長、鄰長及族人總計約120人共同見證並發表命名成果,正式將1019號保安林定新名為「Lahuy・Tranan保安林」。
- 阿里山林業鐵路於2015年將莫拉克颱風造成421處災害復建完成,當年9月又因杜鵑颱風強力侵襲,十字路站至屏遮那站間的42號隧道發生2處共達55公尺的大型崩塌而停駛。經綜合評估決定新建1,106公尺的隧道,2021年1月8日動工,歷經3年終於完成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並於2024年5月17日辦理42號隧道竣工典禮。
-
5月16
- 日本宮城縣議會、地方首長與觀光單位組成的宮城偶來訪問團一行25人來到臺灣,展開與淡蘭古道互設友誼步道的活動。適逢4月3日花蓮地震,訪問團熱心募集50萬日幣,透過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牽線,將這筆款項捐贈給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花蓮分署將善用這筆款項,推動步道振興地方經濟,並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同時,花蓮分署回贈由臺灣紅檜製作的感謝狀,以紅檜芬芳的氣味及耐久的特性,象徵臺日之間美好而長存的友誼。
- 2023年10月苗栗縣泰安鄉大安部落族人巡視水源途中,在海拔851公尺私有地旁桂竹林內,發現有小黑熊受困,立即通報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並與3名部落族人在場熱心協助,經臺中分署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救援後,歷經7個多月專業醫療照養,體重由29公斤增加為40公斤,恢復情形良好,由通報族人以發現地Ziman(日曼)為牠命名,意喻靠近溪流水源的平坦地方,2024年5月16日在大安溪沿線部落泰雅族人陪伴祝福下,帶著這個名字重返山林、展開新生活。
-
5月15
- 「國家森林遊樂區重點設施與經營管理系統」網站正式上線,提供民眾於林業保育署轄管國家森林遊樂區、自然步道、平地森林園區及林業文化園區場域發現棧道、平臺、公廁、解說牌誌設施故障或損害,可即時掃碼通報,加快設施修繕效率,通報者亦可即時查詢案件處理進度,公私協力打造安全森林遊憩環境。
-
5月8
- 阿里山林鐵將於7月全線通車,為提供沿線鐵道歷史、林業文化等導覽服務,特別籌組導覽解說隊,經過3階段培訓及考核,遴選出16位優秀導覽解說員,為林鐵旅遊服務再加分。
-
5月7-8
- 國際組織IUCN及ICOMOS專家Jessica Brown女士和Masahito Yoshida教授受邀來臺參訪,提升臺灣在國際組織的能見度並拓展夥伴關係。此次參訪由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及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接待,2位專家在花蓮分署參加小型圓桌會議,分享國土生態綠網推動及花蓮SEPLS的案例;實地至豐濱鄉新社村及港口村、富里鄉羅山村及豐南村等4個韌性社區踏查,瞭解花蓮里山地景海景及社區傳統知識如何保全及活用。
-
5月4
- 阿里山林鐵DL-34於威爾斯高地正式首航,將出借予威爾普蘭菲爾鐵路營運3年。經典紅色火車頭搭載國旗,在當地無垠綠野中迎風飄揚。雙方志工與技術人員克服距離、語言差異,以及DL-34車輛連結器及剎車系統與英方既有系統不合的困難,成功整合並出發。DL-34化身為臺灣的生態文化觀光大使,將阿里山林鐵作為行銷臺灣有溫度的名片。
-
4月26-28
- 林業保育署舉辦第7屆「2024森林市集」活動,為讓國人認識森林生態、生物多樣性及森林環境對人類的多元服務價值,號召來自臺灣各地的國產木竹材廠商、林產品開發應用具產業規模的社區、團體等齊聚一堂。今年以「森森不息美術館」為策展主題,傳達森林就是一座自然美術館,帶領民眾認識國產木竹材、林下經濟等森林特色產品,讓民眾以五感體驗森林對我們的飲食、建築、家居、育樂、心靈陶冶所能帶來的全方位惠益。
-
4月24
- 阿里山林鐵與日本黑部峽谷鐵道交換車票活動,自4月25日—11月30日,臺灣旅客持使用過的阿里山林業鐵路「遊樂區內支線周遊二日券」及護照,即可兌換黑部峽谷鐵道「宇奈月—貓又」或「宇奈月—櫸平」來回車票。
-
4月23
- 林業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雄獅旅遊召開記者會,宣傳阿里山林鐵首輛以「生態」主軸,阿里山迎賓鳥—栗背林鴝為代表意象的改裝列車栩悅號,打造大面窗及座位可自由旋轉的瞭望座席。經公開標租委由雄獅旅行社營運,借重其整合能力及專業旅遊服務,推出分段式遊程,深入阿里山林鐵沿線各社區,五感體驗認識林鐵沿線自然、人文、生態與文化,帶給遊客有別以往的乘車體驗;相關資訊皆已於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及雄獅旅行社官網公告。
-
4月20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於阿里山貴賓館發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品牌及視覺系統」,阿里山全新LOGO以鄒族聖山—大塔山的山稜線為主脈絡,結合日出、火車及大塔山等知名元素,並搭配象徵神木的褐色,設計出簡約中性並富有當地特色的新品牌形象,期待未來新視覺系統陸續導入園區內牌誌、各類文宣、行銷宣傳等,帶給民眾全新的感官體驗。
-
4月19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於臺東市美術館舉辦《都歷山本事》新書發表會,30多位都歷部落耆老與族人盛裝出席,林業保育署處長汪昭華、臺東縣政府縣長饒慶鈴等貴賓也到場祝賀。活動中,臺東分署贈書予都歷部落及當地國小,並與都歷部落簽署MOU共享書籍著作權,發表會上還推出首款生態友善的清酒「dita(力大)吟釀」。為感謝部落族人長期付出與支持,臺東分署將新書致贈予部落及信義國小師生,並期望《都歷山本事》和《都歷的海事》成為當地學校的核心鄉土教材。
-
4月18
- 「2024世界竹論壇」World Bamboo Congress在行政院支持下,由林業保育署、文化部工藝中心與臺灣竹會共同策辦,活動於4月18日在新竹陽明交大光復校區揭開序幕,並連續於4月21—22日在南投工藝中心展開竹文化與永續發展系列活動。此次論壇集結30個國家,超過200位國際竹業領域關鍵人士與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Next Generation Bamboo為題,共同探討竹的多元應用及永續發展將如何影響下一個世代。
-
4月17
- 林業保育署首次以「打開對森林的感知,重新定位森林與我們日常的距離」概念,打造的「山林製造」森林消費品牌概念店,2024年4月17日在屏東分署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開幕,全店使用國產柳杉作為內裝材料,展售周邊山村部落產品、品牌選物、國產竹木育文創、林下經濟商品和餐飲服務,同時介紹臺灣26處森林育樂場域,作為從平地探索臺灣山林的起點。
-
4月15
- 為呼應企業追求永續發展目標的需求,且配合國際淨零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趨勢,林業保育署規劃建置「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臺」(簡稱ESG專案媒合平臺),於2024年4月15日正式營運,並同步推出41項涵蓋「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林業文化」類型的ESG專案,提供企業依自身需求選擇參與及投入,當日座談會共計吸引206人、187間企業代表與會,希冀透過ESG專案推動,鼓勵企業以公私協力方式參與,對於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育或山村社會有所貢獻。
-
4月13
- 為迎接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於2024年4月13—14日、4月20—21日在草鞋墩雅舍舉辦「竹好市」市集活動,邀請臺大實驗林、南投縣政府、欣林竹藝社、璞園藝術坊、竹賴文創有限公司、日月新竹藝社、竹生活文化促進會、竹貓、武岫竹炭、元泰竹藝社等不同的竹藝商和竹材商,提供各式各樣的竹藝品與竹材展售。現場同步設置2座竹裝置作品,分別為竹亂編牆及榮獲2023建材展第35屆優良企業形象獎的竹構涼亭,為參觀者提供豐富的吃喝玩樂體驗。
-
4月12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為推廣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資源特色,於大雪山遊客中心策劃《重返林業現場》主題展,並於2024年4月12日開幕,嶄新的遊客中心規劃五大展區,包含「林業歷史」、「森林守護」、「賞鳥」、「有熊森林」、「植物世界」,將成為遊客探索山林的起點。遊客中心中庭處,以國產材疊砌而成的小木屋櫃臺及文創賣店,展售大雪山各式森林系文創商品,呈現多樣的山林特色。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辦理「卓溪,友熊之鄉」公私協力—花蓮卓溪黑熊監測成果記者會,發表自2021年起於卓溪地區與部落攜手監測臺灣黑熊族群,透過同仁及專業團隊蹲點與居民長期互動,貼近並瞭解居民遭遇黑熊的經驗與對黑熊的觀感,並應用於人熊衝突的防範;更在逐漸獲得部落信任後,由族人協力架設自動相機進行黑熊生態監測。盼後續展開「卓溪鄉狩獵自主管理計畫」,與部落共同營造人熊和平共處的友善山林。
-
4月10 - 11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辦理臺灣黑熊救傷應變演練活動,參與人員包含新竹分署護管員、桃園市政府、新竹市政府及新竹縣養老yulu文化生態協會、新竹縣五峰鄉桃山社區發展協會族人等。透過專業人員說明野外辨識臺灣黑熊爪痕、不同季節食物資源所形成的排遺判讀,並分享救傷應變流程的案例。於戶外實地演練中,首次採用山難救援利器SKED,不僅能克服各種困難地形,還可以避免搬運過程中對臺灣黑熊造成2次傷害。
-
4月9
- 2023年12月底,臺中市和平區松茂部落居民在松茂林道旁山域發現有臺灣黑熊受困套索。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歷經17小時寒夜踏險救援,再經4個月醫療照養後,恢復情形良好,獸醫師評估健康無虞,由松茂部落耆老蔡長管、理事長胡第耀及族人,以溫柔婉約的女性名Sayung,結合松茂山溪源頭Li,命名生命泉源之母Lisayung(驪薩韻)。2024年4月9日,在泰雅族人吟唱祝禱聲中重返山林,希望牠如山泉涵養黑熊族群、繁衍不息。
-
4月3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保育赤腹游蛇,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召開「北海岸淺山保育軸帶暨其關注物種─赤腹游蛇平臺會議」。邀請專家學者、公部門及當地社區團體等單位,聚焦討論赤腹游蛇棲地營造維護、巡護、監測、生態服務給付、友善農作輔導及防範核心棲地夜間遭人為騷擾赤腹游蛇行為等工作。與會者分享各單位推動現況及經驗交流,並搭配現行保育政策工具,結合在地需求,尋求生物棲地維護與地方發展需求的平衡,達成多贏的目標。
-
3月30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攜手富里鄉農會舉辦2024竹博覽會花蓮展區「竹間天地」,展覽融合竹編藝術、里山生態、竹林步道、竹炭室內美學及風雅竹療SPA等元素。主會場邀請藝術家聯手打造臺灣黑熊、臺灣狐蝠等里山動物大型竹編,融合農業循環利用與竹藝文化傳承;次展區則有以竹炭裝潢的「墨竹茶間」,展示竹炭在綠建築應用的減碳效果。
-
3月26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結合林業試驗所、新竹市政府、將軍村營運團隊於新竹市將軍村辦理「『櫟正種好』復育臺灣原生珍稀植物槲櫟認養活動」,成功媒合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以及新竹縣市在地9所中、小學舉行槲櫟認養儀式,提供各界認養槲櫟210棵,並共同種下3棵槲櫟,以行動守護臺灣原生植物多樣性。
-
3月21
- 林業保育署於3月21日「國際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攜手國際扶輪3523地區共同頒獎表揚自全臺灣千餘名森林護管人員中脫穎而出的傑出森林護管員與14位優秀森林護管員,會中也特別表彰協助巡護國有森林的8位傑出國家森林志工,藉此機會邀請隱身幕後的山林英雄們走向幕前,並提醒國人保林、愛林、護林的重要。
- 林業保育署歷時8年,將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總督府山林課的木造宿舍群修復後活化再利用,由勤美集團依促參法取得營運權,配合林業保育署賦予宿舍群修復後成為臺灣森林生態與林業文化入口網的定位,以4大空間綠地規劃結合各類山林選品,命名為「0km
山物所」,更栽植及復育臺灣特有種與瀕危植物,呈現臺灣不同海拔的植生風貌,不僅讓舊有建築風華再現,更讓林業文化、森林多樣性資源及永續林產品有更多緊密連結。
-
3月20
- 為推廣國產材多元利用,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香港大學建築研究所團隊共同合作,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禮堂舉辦「木韻尋蹤」特展,以座落園區一隅的「弦閣」新式木構作品為主軸,透過實體模型、模具及平面展品等,向民眾展示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及對自然材料的重新詮釋,並啟迪對木構建築美學的深刻理解。
-
3月14
- 2023年8月底,臺東縣海端鄉紅石部落族人在產業道路旁的樹叉上,發現受困套索的臺灣黑熊,在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部落族人救援脫困後,經近7個月的專業醫療照養,復原情形良好,評估健康無虞。以救援者族名Lanihu(拉尼琥)命名的臺灣黑熊,伴著祈福與歡呼聲,順利野放重返山林,族人也向山靈請託幫忙看顧回歸的動物,期盼牠從此在森林裡悠遊自在的生活。
- 「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由林業保育署於當日啟動記者會揭開序幕,竹博覽會橫跨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等縣市,自3月16日—4月28日接續登場,內容著重於植、技、築、藝、育、饗6個面向,涵括竹加工、竹構建築、工藝設計、手作體驗、療癒遊程及市集活動等。世界竹論壇則邀請來自國內、外竹業領域專家共同探討在國際減碳趨勢發展過程中,竹的綠色經濟、加工製造與創新應用。
-
3月13
-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於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召開「Bunun
Acang傳統文化地景野生動物保護區」劃設公聽會,會中討論越野車輛管制方式、導覽員資格、傳統狩獵、保護區劃設期程、設施規劃及保護區劃設後滾動調整的機制等議題,與會者多對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給予肯定。南投分署將評估採納修正保育計畫草案,並由共管會確認後,提報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審議。
- 林業保育署榮獲「112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2件特優、11件優等及12件佳作等共計25個獎項,獲獎率達78%再創新高。林業保育署與各地區分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工程團隊克服施工過程的種種困難與挑戰,始終堅持對工程品質及職業安全的要求,近年更將自然保育議題納入評估,彰顯機關對農業建設高品質及卓越成就的要求。
─ 林業保育署 葉逸漩
-
3月12
- 林業保育署於國立政治大學辦理「113年度總統植樹活動」,時任總統蔡英文與參與貴賓及在地學校師生一同親手種下青剛櫟、杜英、豬腳楠、森氏紅淡比、豆梨、四照花、臺灣三角楓等適地的臺灣原生樹種,打造永續臺灣。林業保育署所轄各單位也在植樹月於全臺各地辦理多場「一起集點樹」植樹及贈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種樹護林、營造綠地。
─ 林業保育署 楊筑雲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為借鏡美濃湖水雉復育經驗,辦理「美濃湖水雉棲地觀摩」活動,邀請花東地區旅遊業者、潛在棲地管理者及各機關代表一同前往高雄美濃湖,學習如何營造水雉棲地,並結合野蓮產業導入生態遊程,在水雉保育的同時,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活。
-
3月9日4月14日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以「螢漫平森—大農大富賞螢趣」攜手公私部門共同辦理生態旅遊活動邁入第9年,2024年推出期間限定的「森林遊園小火車」,由大農大富生態解說員隨車進行導覽解說;夜間另推出限定場次的「螢光小火車」,以全新的五感體驗方式搭乘小火車前往森林裡參加螢火蟲的婚禮。
-
3月9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2023年以「雙流瀑布步道」及「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景觀改造計畫」參加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第11屆台灣景觀大獎競賽,兩者雖皆遭小犬颱風重創,但經過儘速整修及改造後,仍獲頒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與佳作。前者利用既有設施進行改造,降低人造物介入,體現永續與生態的經營理念;後者則以「保留歷史空間脈絡,打破失落空間藩籬」為目標,重構新舊空間、縫合介面,讓園區重現風華。
-
3月6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攜手光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連江縣政府及中國文化大學共同簽訂「馬祖雌光螢保育計畫」合作備忘錄,透過政府部門、學界及產業界共同合作,藉由生態智慧照明系統,降低光源對僅在馬祖發現且數量稀少的雌光螢生態棲地的影響,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軸帶保育及生物多樣性永續。
-
3月5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連續8年與韓國美妝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innisfree美妝品牌合作認養造林,當日於太麻里鄉金富段第2534號保安林(金崙海岸)種下臺灣原生樹種林投、白水木、欖仁等,自2017年迄今雙方已攜手栽植4萬5000株苗木,藉由活動辦理讓企業深入參與實際造林工作,一同為金崙海岸種下綠色希望,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
3月1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紀念羅東林場100年,於園區森動館舉辦「羅東林場100年紀念特展」,展館運用與宜蘭自然史作家吳永華合作出版的「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與「松羅曼波—戰後羅東林場紀事」2本書籍為主軸規劃,從中看見木材產業興啟衰落及林場員工的寓教娛樂生活百態。
-
2月29
- 「嘉義市檜意森活村委託營運移轉案」自2013年以促參方式委託檜意森活村股份有限公司營運,打造出全國第一個以「森林文創」為主題的文創園區,經營亮眼,獲得優先定約權。未來將注入更多藝術元素打造「檜藝新森活」,包含辦理慶典活動、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結合國產材政策規劃木材、花藝的景觀營造,並籌劃夜間試營運,讓檜意森活村的精采從白天延續到夜晚。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為強化公眾參與及提升步道環境品質,每年積極與NGO團體合作辦理轄區步道認養,當日攜手台中縣登山會、台中市山岳會及三信商業銀行共同簽署為期2年的步道認養服務協議,分別認養谷關七雄唐麻丹山步道及東卯山步道,並約定4個月辦理1次步道與周邊環境清潔與修繕損壞設施,共同為山林步道環境盡一份心力。
-
2月22
- 山胡椒泰雅族語又稱馬告,是臺灣極具市場潛力的原生特色植物,山胡椒種子具檸檬及香茅香氣,也是常見的食品香料。然而山胡椒在野外自然繁殖率極低,長期以來發芽率一直是栽培者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且往往萌芽移植後造成苗木致死率高等困境,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經過長期研究和試驗,已成功提升山胡椒發芽及移植成活率至9成,首批培育6,000株,量產階段已成功啟動,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2月19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於2017―2023
年間在嘉南地區架設自動相機進行野生動物族群動態監測,蒐集到豐富的野生動物相片,可用來評估動物族群趨勢及擬定保育策略。嘉義分署也針對狩獵自主管理計畫主要狩獵的哺乳動物山羌、水鹿、野豬和山羊族群進行監測,從結果來看並未發現有族群下降趨勢,顯示目前原住民申請的狩獵利用對野生動物族群尚不造成影響。另外臺灣黑熊監測計畫也拍攝到發情的母熊,長期監測樣區則是首次拍攝到2隻小熊跟在母熊身後活動的相片。
-
2月12-13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於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辦理市集活動,以新開發的市集品牌—「林・集合—春分・來林」為主題,除有林學校「山、水、林、園」學院夥伴至現場設攤,也邀集友善農作、在地特產及原創工藝等攤商共同展售,並搭配食農場域農事體驗、部落媽媽的說書時間及彩虹汽球傘等林學校課程,參與人數高達1萬8,500人。
-
2月03
- 保力溪及鄰近里海地區是恆春半島重要的海岸林保育軸帶,除有陸蟹分布外,也是淺山物種的棲地。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國立嘉義大學邱郁文老師團隊自2020年進行保力溪森川里海環境生態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在2024年初記錄到黃喉貂的出沒。這是目前現有資料庫中,最南端的影像分布紀錄,該調查位點也是目前山羌頻繁出沒的地點。
-
2月02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國立嘉義大學攜手協助阿里山林業合作社的林農開發3款以臺灣肖楠為基底的森林香水,由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嘉義分署長張岱、國立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及阿里山林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鄧同敬等人共同發表,期望透過臺灣肖楠萃取的精油,搭配森林中常見草本與花果,提高國人對於本土天然精油的信任及消費意願,進而增加臺灣林業的綠色產值。
- 為推動國產材振興與運用,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在地木材商「京典奇特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羅東林場「製材專賣所」,開幕活動現場計百餘人共襄盛舉,歡慶見證臺灣首家驗證履歷國產材專賣店的誕生。館內所有國產材木製商品均經過合法履歷驗證,提供消費者安心選購來源合法的國產材,並提供手作DIY體驗、輕食服務及林業保育署綠色保育標章相關產品,讓遊客近距離感受國產材的美好。
- 交通部暨鐵道局為瞭解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前相關工作,至現場視察林鐵全線通車路線、場站與車輛前置作業執行情形,包括42號隧道工程執行情形、軌道鋪設作業進度、新造福森號列車車廂運轉情形、路線行駛穩定度及新北門車站等旅運設施整備情形;藉此次會勘,於全線通車前檢視重點業務辦理情形,讓相關作業更臻完備。
-
1月30
- 農業部2024年1月30日公告「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修正草案預告60天,修正名稱為「原住民族狩獵野生動物管理辦法」。修正重點包括「增列非營利自用」、「依大法官2021年5月7日釋字第803號部分違憲解釋修正」及「推動原住民族自主管理3階段,強化狩獵後回報機制」,期能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及維護野生動物永續。
-
1月16-17
- 為因應日漸增加的人熊衝突事件,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委託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舉辦「臺灣黑熊保育工作坊及黑熊救傷實地演練」。首日室內工作坊聚焦於人熊保育議題、臺灣黑熊滋擾通報與應變,及臺灣黑熊救援處理程序;而隔日的臺灣黑熊救傷實地演練課程,則是模擬當臺灣黑熊誤中陷阱後的救援、麻醉與醫療程序,期盼能提升業務相關單位對於人熊衝突的意識、處理流程及處理技巧。
-
1月15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為防止人為活動產生垃圾吸引黑熊、獼猴等野生動物靠近,減少人與野生動物衝突機會,以全不鏽鋼材質打造垃圾桶,透過下拉式活門與增加門後檔板、固定垃圾桶底部等設計,避免野生動物開啟或翻倒破壞垃圾桶,先後於大雪山、八仙山、武陵等國家森林遊樂區內使用後,防治成效良好,並於2023年底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新型專利認證,除已提供林業保育署各分署使用,也歡迎有需求機關團體洽詢授權使用。
-
1月9,11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與南庄賽夏族人透過跨域推展臺灣原生珍稀植物─南庄橙產業化計畫,邀請國際與在地餐飲、烘焙等職人探訪南庄橙原生地,由賽夏族長老闡述南庄橙與在地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緊密關係及近年復育栽植成果。另新竹分署辦理「打開南庄橙OPEN
UP! Citrus Taiwanica」,邀請國際柑橘果醬大賽主審Dan
Lepard、國內星級餐飲主廚、柑橘栽培或應用的權威專家、飲食文化領域職人及有關公部門及地方政府代表,透過圓桌論壇交流暨應用饗宴活動進行南庄橙料理研發實踐,展現南庄橙產業化推廣與商業潛能的新契機。
-
1月03
- 2021年底在臺南市新化區的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牧草區裡發現4隻草鴞寶寶,當時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首創以圍網方式保護巢區,使幼鳥成功離巢。時隔2年,當年雛鳥之一腳環編號218號草鴞返回畜試所配對繁殖,在嘉義分署、畜試所與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通力合作再次以圍網保護巢區下,4隻幼雛已成功離巢,顯見圍網護巢讓兩代草鴞都受益。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自2021年通過FSCTM
FM/COC驗證(FSCTM-C-166757),目前已有13種木材及5種竹材列入驗證產品名單。為了完整下游應用廠商認證,積極輔導臺南市龍崎區農會及高雄市嘉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11月通過FSCTM
COC(Chain of Custody)驗證,串聯起從嘉義分署的竹林種植、採收、銷售到下游廠商的竹材處理、加工製造,再到竹製品銷售產業鏈,成為臺灣第一個從FSC FM/COC(森林經營)到FSC
COC(產銷監管鏈)的實踐典範。
- 民國112年
-
12月26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以「縣定古蹟阿里山貴賓館整修工程」獲頒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建築類-特優殊榮。阿里山貴賓館為日本始政40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所建的場館,後期則成為蔣公行館,是全國第二高海拔縣定古蹟,擁有特殊的和洋折衷建築景緻。全館因應高海拔地區採用具建築智慧的設計,如外牆羽目板增厚禦寒、洋館內嵌壁爐取暖、地板抬高90公分隔離濕氣等巧思,除依當時的日式設計圖使用原材料及工法復原外貌,也運用現代化除溼保暖設備,兼具古今調和之美。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祝山車站改建工程」自108件參選工程中脫穎而出,榮獲「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類-特優之獎項肯定。為減少邊坡地質的擾動,工程保留原有樓梯基礎,以微型樁作為主樓梯支承,並以可控制溢光之低色溫無藍光峰值照明降低生態影響,不僅致力於環境永續,亦保留舊時車站月牙彎的弧形月臺曲線,延續文資價值。
-
12月25
- 為歡慶阿里山林鐵通車111週年,同步喜迎北門車站整修啟用,以及匯集現代設計師與車輛製造商攜手改裝林鐵舊車廂的「栩悅號」首度亮相,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舉辦《栩悅‧啟程》活動,象徵融匯「新車站
×
新車輛」的林鐵新時代,為旅人帶來喜悅和平安,也為2024年林鐵全線通車暖身。栩悅號的設計具採用大片玻璃作為隔間及八聲道喇叭音響、車廂分為包廂席及瞭望席、設有無線緊急通話系統及小巧販賣機等特色,期望遊客與阿里山林鐵一起迎向嶄新栩悅的未來。
-
12月22
- 位於臺9線屏東縣獅子鄉段旁的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有南臺灣特有的熱帶季風林、野溪瀑布和動植物生態景觀,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在陽光草坪設置的巨大殼斗科橡實,是青剛櫟、小西氏石櫟及杏葉石櫟造型的座椅,已成為遊樂區內最新的熱門打卡景點。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與苗栗縣政府共同參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舉辦的「石虎在我家」綠網輔導成果及農特產品發表活動,展現輔導西湖鄉農友參與石虎生態給付及農業技術協助成果。現場有家樂福公司及西湖鄉11戶有機農友共襄盛舉,並透過直播推廣石虎友善農戶農特產品,增加農友夥伴行銷通路,實踐生態、生產及生活共榮的友善農作模式。
-
12月20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出版「去!去!去!去東邊的東邊」繪本,描述早期種稻發現蟲害時,部落會動員大家一起到田裡做驅蟲儀式。故事內容由部落成員共同完成,藝術家與文健站長者繪製插圖,並錄製母語成為有聲書。出版完成的繪本由花蓮分署回贈予社區居民,為部落留下珍貴紀錄,也讓讀者透過繪本認識部落智慧。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2021年開始推動「豐濱鄉港口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漁業倡議平臺」,為了讓更多社區居民認識里山倡議精神及推動內容,特別安排於港口社區會員大會辦理成果分享,由東華大學分享平臺推動歷程,以及由部落居民共同盤點的優先議題,再由分署報告己完成的重點推動工作項目,並邀請部落頭目分享參與平臺心得。當天參與的社區居民約有150位,期許與部落攜手共進,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
-
12月18
- 林業保育署各地區分署於2023年底辦理「2024年森林護管員甄試」,錄取的43名森林護管員於2024年1月正式報到,並參與1個月的學科與術科訓練,經訓練合格後與資深護管員並肩從事第一線森林巡護工作,執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及查緝盜伐濫墾等國土保育工作,共同維護臺灣的森林生態與自然資源。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與臺東航空站攜手合作,於航站候機大廳展出「請坐,請上座」國產材家具展。本次展品是臺東分署與公東高工於2020年農村再生推廣國產材及相關人才培育計畫的具體成果,結合木雕、燒陶、傳統織布、刺繡等原民工藝,搭配不同種類的國產材進行創意設計,展現國產材特殊美麗的紋路、色澤及香氣,讓候機空間環境舒適質感更加分。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為推動水雉及水鳥保育,於怡園渡假村辦理「壽豐賞鳥趣」活動,邀請花東地區旅遊業者、環境教育講師及愛鳥民眾一同瞭解壽豐地區鳥類及生態多樣性,期望未來可推動區域生態旅遊,並提升民眾對棲地維護、水鳥保育的意識。
-
12月15
- 交通部觀光署於2023年辦理第一屆觀光亮點獎活動,第一階段由民眾自全國123處景點與活動票選出36處,第二階段再經現地評選評出十大景點設施獎與活動體驗獎,拉拉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與檜意森活村及嘉義製材所通過兩階段的激烈競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屆觀光亮點獎十大景點設施獎。
- 水雉自1989年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來,歷經30餘年的努力,族群數量由50隻增加到2,882隻,正是由公部門、NGO團體、企業、學界等各方人士,一棒接一棒共同努力、齊心投入的成果。林業保育署發表的新書《浮生
記一群守護水雉的身影》透過報導文學記錄許多守護水雉的動人故事,在書中可以得知農田生態系保育、綠色保育標章、國土生態綠網、瀕危物種及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等多項保育政策的緣起與故事,也是近代保育政策的縮影。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為推廣國產材多元利用,與陽明交大、香港大學建築研究所團隊共同合作,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設置一座名為「弦閣」的新式木構亭。這座木構作品應用參數化的計算設計,將木材彎曲成曲木,讓木結構設計有更多型態而不再只是框架,其獨特的木構設計和藝術價值為園區帶來新的生命力,提供民眾及產官學界欣賞交流,期盼透過科技拓展木構的不同形式,為國產材的運用再添助力。
-
12月12
- 林業保育署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等10個機關共同組成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歷經多年合作與努力,正式推出「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共通查詢系統」
(TBIA入口網),該網站整合各夥伴單位的龐大生態資訊,資料累計逾1,900萬筆,為國內外生態學研究者、政府機構、環境保育人士以及對生態資訊感興趣的廣大公眾提供極為便利的一站式查詢服務,為生物多樣性資訊共享與開放應用創造嶄新可能。
-
12月10
- 「林的四次方」成果暨市集展由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鄧兆鈞老師團隊策劃辦理,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支持指導。現場的家具、用具、玩具、遊具等多樣化的成品都開放體驗,讓參觀的大小朋友玩得開心又滿足南勢部落獵人使用族語命名,正式成立PKLAHANG
RRGYAX
SSQULIQVU協會,是人人守護山林的意思,不只是參與狩獵自主管理,也希望凝聚部落內年輕一代族人共識,傳承泰雅族傳統文化與gaga。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長期與南勢部落獵人合作建立默契,進行改良式獵具測試,協會成員以改良式獵具捕獲到野山羊,不但未使獵物因受困陷阱受傷,同時遵循泰雅族gaga,將懷孕的母山羊以及非目標獵物山羌放回,實踐野生動物永續利用,真正成為人人一起守護山林的部落。
-
12月09
- 「林的四次方」成果暨市集展由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鄧兆鈞老師團隊策劃辦理,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支持指導。現場的家具、用具、玩具、遊具等多樣化的成品都開放體驗,讓參觀的大小朋友玩得開心又滿足。
-
12月08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為新北市萬里區境內編號第1003號飛砂防止保安林舉辦淨灘及命名票選活動,帶領在地居民共同清潔保安林及周邊海灘,表達對保安林的尊敬與感謝,更強調守護保安林的決心。經近200位在地里民參與投票,最終由「萬里加投」獲得最高票勝出,讓保安林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連結在地情感的名稱。
-
12月7-10
- 林業保育署以「國產材臺灣館」參加「第35屆臺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是第七度以國家館名義共襄盛舉,並連續7年榮獲「優良參展企業形象獎」殊榮。本屆以「从森」為主題,聯手多家木竹材製品業者、社團法人台灣義築協會及臺灣竹會,以國產木竹材打造並呈現林間意象,讓民眾體驗充滿國產材氛圍的空間,並體會國產木、竹的獨特美好。
-
12月07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將太平山人工林疏伐後的紅檜及森氏櫟作為材料,經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等指導,與國內以「客製化實木皮」結合複合式耐燃建材聞名的兜生活有限公司合作,成功開發2款國產材耐燃一級板,並符合國家認定CNS14705-1耐燃標準。
-
12月06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大雪山林業生產合作社、ReWood森林循環團隊於2023年冬季聯合發表新品「玉桂出雲山─土肉桂衣物寢具防蟎抗菌噴霧」,原料來自臺中市大雪山林業生產合作社生產、通過SGS及TTRI檢測的土肉桂葉,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腸道沙門氏桿菌、黑麴菌皆有99.9%的減菌率,塵蟎忌避率也有99%以上,是遠離秋冬過敏源的好幫手。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為幫高雄市六龜鄉境內編號第2213號土砂捍止保安林尋找更具親和力、韻味悠長的名字,透過與當地居民攜手合作,共同選了一個嶄新而生動的名字「六龜十八羅漢山保安林」。這個名稱不僅突顯了當地特有的地理與自然景觀,更富有在地故事性,將這片保安林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緊密結合,引發更多人對這片自然寶地的關注。
-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獲報有臺灣黑熊入侵南投縣仁愛鄉廬山部落破壞蜂農的蜂箱,隨即採取多項防熊措施並架設自動相機。南投分署感謝蜂農積極配合,除了補償蜂農的蜂蜜損失,協助修復被黑熊破壞的蜂箱外,亦頒發獎勵金及獎座予蜂農。
-
12月05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於臺中市和平區香川部落舉辦大安溪里山成果交流活動,邀請大安溪沿線的9個社區36位夥伴共同簽署「大安溪流域山村社區里山倡議合作備忘錄」,承諾未來持續共同合作,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願景。活動也展示泰雅族傳統生活器具、泰雅傳統作物保種和友善環境相關農產品等,並現地踏查友善環境田區、結合泰雅族傳統文化所發展的在地生態旅遊,以展現與大安溪沿線山村社區攜手推動的友善環境發展。
-
12月04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國立宜蘭大學及森產者工坊合作,自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見晴懷古步道」周邊的柳杉林枝葉萃取精油,搭配生長在蘭陽山林泰雅部落向陽處的馬告(山胡椒)精油,由宜蘭大學進行樹種、比例及香味的測試。經過近1年的研發,成功調出獨特的「見晴之森」精油香水,讓人彷彿置身於太平山氤氳森林,感受蘭陽山林的片刻陽光。
-
12月02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於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辦理「漫遊知森」活動,融合「食農教育美食饗宴」、「創客手作自然體驗」、「手工藝品素材運用」、「身心療癒森林惠益」等主題的森林市集,展現蘊含在知本森林裡的生態、人文、產業、美學與音樂。另透過公私合作,以部落契作發展里山經濟,將園區氣味地景發展為「臺東植萃-七里香精油製品」,更在國內知名通路無印良品上架販售。
-
11月25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泰雅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辦理「第一屆全國段木香菇評鑑大賽暨第一屆南澳香菇野餐節」,廣邀全國菇農參與,藉此推展林下經濟、原民文化及地方產業魅力,並期望透過每年度評鑑競賽活動,打造南澳段木香菇品牌。未來宜蘭分署除持續提供段木用樹苗、林班栽植及標售外,亦會積極輔導朝向林業永續多元發展。
-
11月23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與三弘木業有限公司合作,製作適合國小學童使用且可隨身高成長調整高度的課桌椅,於花蓮縣銅門國小舉辦木育課程並致贈44套全新國產柳杉課桌椅及2張講臺,讓國產木材多元應用的觀念向下扎根,也向國人展示人工林永續循環、臺灣木材標章應用的成果。
-
11月21,22
- 林業保育署自2018年以空間保育藍圖為基礎,集結跨機關力量共同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透過棲地修復串聯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與韌性。為進一步凝聚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理解與共識,特於花蓮舉辦區域保育軸帶踏查,藉由實地體驗,瞭解在地如何透過地景營造、水利交通友善措施、里山倡議與友善生產等方式逐步串聯修復軸帶,共織生態綠網。
-
11月20
- 林業保育署於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舉辦「112年新興竹產業焦點論壇」,特邀請印尼千竹村計畫創辦人Arief
Rabik暢談國際竹產業推動經驗,再由國內竹產業專家及業者分享新興竹產業永續發展的實踐與亮點,期讓關心國產竹材產業者瞭解在產官學合作帶動下,竹產業目前的執行成果與未來發展契機。
- 為提升營運品質,歷經3年改建,克服地勢、天候與疫情種種困境,全臺海拔最高的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終於重新啟用,並恢復觀日列車停靠。改建以光明的起點為概念,將雲海意象融入屋頂設計,打造兼含文化景觀、生態永續及友善服務概念的車站,為國內第一座鑽石級綠建築高山車站、第一座採用智慧生態照明的車站、第一座具蓄水功能月臺的車站及第一座雙層單側岸壁式弦月造形月臺。
-
11月18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來義鄉公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等單位合作,在來義文樂部落Tjaududu家(祖靈屋)辦理「童樂趣科學體驗營」,課程包含部落靈媒祈福、祖靈屋介紹、部落走讀、野生動物辨識與監測、部落常見植物與傳統打陀螺、竹弓等,共有31位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參加,讓部落文化傳承與資源永續概念向下扎根。
-
11月14
- 高齡的Hundiv
(閽帝夫)是今年6月於紅石產業道路受困套索,經崁頂村紅石部落族人通報獲救的臺灣黑熊,經過4個半月的悉心照料,傷勢已完全恢復,野灣團隊和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於當日成功野放了Hundiv。崁頂村村長、通報人及臺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等多位族人也共同參與,為牠的重返山林獻上祝福。
- 林業保育署於2021年開始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建立系統性及制度化的生態服務給付保育工具,陸續發布石虎、水獺、草鴞、水雉及臺灣黑熊5種物種,當日再新增發布包括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瀕危及珍稀物種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以將保育效益擴及其他亟需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棲地。
- 歷經3年努力,林業保育署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推出社區林業20週年影片《從林開始》,並出版《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專書,展示20年來的推展成果,期待民眾體會社區林業與部落永續發展的緊密關聯。
-
11月13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以林木全材利用的概念,推出「八仙山印象」複方精油禮盒,以紅檜精油結合具雪松醇的香杉與杉木精油,溫和敦厚的木質香帶來山林的遼闊氣息;另有萃取土肉桂成分的「玉桂出雲山」牙膏、漱口水,其抗菌活性可抑制口腔中誘發齲齒的細菌。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為辦理嘉義縣定古蹟阿里山貴賓館修復工程,從前期調查研究、鋼架防護、規劃設計、因應計畫審查、工程修復完成至取得許可使用,共歷時9年。為保留原貌,工程參照日治時期原始建築圖說,同時因應未來空間活化再利用,導入除濕保暖空調、多媒體互動導覽等設備,榮獲2023年嘉義縣舊建築景觀營造類建築園冶獎殊榮。
-
11月12
- 為落實透過農田友善生產來串連國土生態綠網的目標,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規劃的「綠嚮集─國土綠網友善生產基地」正式揭牌開幕。「綠嚮集」意涵為「引領討論達成生態永續的空間平臺」,成立初期希望透過「織・綠網」策展來訴說何謂國土生態綠網及在地從事綠色保育、友善有機生產的農友故事,現場除販售農友產品,未來也將提供農友關於友善生產的協助。
-
11月10
- 玉山金控已連續5年與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合作造林計畫,捐款累積超過760萬元,完成30餘公頃造林工作。當日一同在新北市石門區的飛砂防止保安林進行植樹造林活動,栽種在地原生的海岸植栽林投、黃槿、草海桐等。該保安林已設立超過百年,主要為保護石門白沙灣地區耕地及聚落、防止海濱飛砂侵擾。
-
11月8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為維護霞喀羅國家步道的自然生態及遊憩品質,與「新竹縣原住民青年協會」(原力高山服務團隊)攜手簽署為期一年的「霞喀羅國家步道共同維護」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公私協力,輔導在地協作團體建立步道永續管理機制,兼顧山林生態永續、野生動物棲息空間及部落經濟維繫。
-
11月4,20
- 為讓保安林連結在地人文歷史,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邀集臺中市清水區鰲峰、中興、文昌里民及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成員,為存置逾百年的1408號風景保安林舉辦命名活動,最終由「牛罵頭」獲得青睞,以新名延續保安林的使命。宜蘭分署也邀請新北市坪林區里民為境內1025號水源涵養保安林票選命名,最終由「金瓜寮」勝出,期望讓居民更認識家園所在的保安林,帶動在地守護保安林的意念。
-
11月3-6
- 林業保育署籌設「國家森林館」,攜手策略聯盟廠商與各地區分署參加「2023台北國際旅展」,推出51條友善永續行程及35款專屬森林遊樂區紀念品,吸引超過1萬人次入館體驗,為旅遊業者與周邊聚落創造173萬5,058元直接產值,較2022年成長23%。國家森林館以「漫悠森活」的永續觀念布展及規劃行程,再度榮獲「最佳永續獎」殊榮。
-
10月28
- 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自2019年起與內本鹿人文工作室合作,運用臺東蘇鐵自然保留區外的周邊森林場域,打造連結山林、在地布農學校及社區夥伴的學習場域─山胡椒學習基地。當日臺東分署發表由布農族人共同編撰,記錄布農族傳統文化及山林智識的《山上的布農學校》,不僅呈現山胡椒學習基地課程的豐富內涵,也為在地的布農山林文化智識留下重要紀錄。
-
10月27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與古道專家李瑞宗老師合作出版《路觀圖─太平山公路與林道》,書中完整呈現太平山地區林道的歷史風貌,並於羅東日光山森林茶書苑及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書中主角與讀者面對面分享當時與林道邂逅的種種經驗,讓塵封已久的景物再度鮮活出現。
- 歷時2年修復,南臺灣森林秘境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最後一哩路終於順利開通,舉行柔合橋通車典禮,在部落長老祈福及族人八部合音歌聲中,體會當地居民對於安全回家道路的期盼。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致贈感謝狀予無償提供土地的地主,也表示將持續優化聯外道路,並與寶山、六龜一起推展生態文化及觀光產業。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轄屬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常設展《看見自然的律動》,獲得有「東方設計奧斯卡獎」美譽的日本「2023優良設計獎」及美國「2023繆思創意獎鉑金獎」殊榮,展覽帶領遊客穿梭鰲鼓鳥類生態及在地人文,將大自然保育以「保存其文化,並與之共存」理念呈現。
-
10月26
- 延續廣受好評的「眠月啤酒」,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台灣啤酒再度聯手,推出嘉義地區限定夢幻粉嫰色調「沼平櫻啤酒」。瓶身以紅色小火車、鐵道、櫻花為意象,勾勒出美麗畫框,山巒間晨光熹微,點綴飄落的櫻花瓣,惟妙惟肖呈現鐵道櫻花景緻;瓶蓋以國寶級百年蒸汽火車SL-31為主角,彷若黑頭仔車盤踞蓊鬱高山森林中,一賭嬌豔櫻花的綻放姿態。
- 為推動森林及環境資源復育工作,林業保育署與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加留沙埔保安林」植樹活動,透過公私協力營造加留沙埔海岸林,保護耕地及居家安全。造林及撫育作業為我國淨零排放三大增匯策略中「增加森林面積」及「加強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項目,後續將持續藉由企業認養或參與專案媒合平臺,結合政府及民間資源,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
-
10月25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新竹分署、南投分署共同召開「瀕危物種─石虎保育跨區域聯繫平臺會議」,並邀集苗栗、臺中、南投、彰化等地方政府參與,強化縣市跨域合作,後續將針對不同型態棲地進行更大尺度的長期監測規劃。當日臺中分署與臺中市政府農業局並共同表揚桃山部落協助救傷石虎的族人,讓石虎保育及棲地串連工作不只跨機關,也注入在地居民合作力量,建構人與石虎和諧共處的永續環境。
-
10月24
- 林業保育署選定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優化設施建置示範場域,運用環境並結合私有林主與部落資源,發展各類型森林療癒活動。2021年3月30日推出的「林業保育署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迄今已有34位參與者完成課程及實習,並於當日舉行首批森林療癒師授證儀式,期由森林療癒師引領民眾以五感沉浸山林,開立增強身心靈健康的自然新處方,也讓想體驗森林療癒的民眾更有保障。
-
- 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及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長吳昌祐親至臺東海端鄉表揚熱心參與黑熊保育的崁頂及紅石部落族人,並頒發獎勵金感謝參與臺灣黑熊棲地巡守的部落組織與協助救傷醫療的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長張弘毅、花蓮分署長黃群策亦親至大安部落長老教會、卓溪部落頒發黑熊生態服務給付通報救援獎勵金,並補償族人因黑熊入侵產生的損失,向共同參與守護黑熊的部落族人表達感謝。
-
10月15-19
- 生物多樣性公約科學、技術和工藝諮詢附屬機構第25次會議(SBSTTA
25)於肯亞奈洛比舉行,會議聚焦於《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2050年4項願景與2030年23項行動目標之科學政策討論,包含建立規劃、監測、報告、審查等機制,並修訂相關生物多樣性推動文件,以作為全球維護生物多樣性之共同指引,亦將成為我國研擬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計畫的重要參考。
-
10月12
- 為推廣國產優質木材利用及傳承南投地區原住民文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偕同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規劃以國產優質杉木為材料,進行南投縣信義鄉久美國小「久美小米倉─圖書室」裝修,讓學童在國產木材溫潤的氛圍中,將部落文化及對於山林永續利用的智慧,世代傳承下去。
-
10月11
- 林業保育署為對林業文化發展挹注更多的活力,並提出林業永續發展創見,舉辦「林業文化論壇─從保存、美學到永續」,邀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所長暨主任郭瓊瑩、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洪廣冀、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莊世滋、製作人詹偉雄、導演麥覺明、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等人,一起回顧臺灣林業發展,並從歷史、社會、美學等面向交流對談,期待作為臺灣百年林業歷史櫥窗的林業文化園區能成為與國人對話的窗口。
-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山美部落及里佳部落,將橫跨山美村、里佳村的1915號保安林,依2個部落傳統領域分別命名為「達娜伊谷保安林」和「爵爵斯保安林」,成為全臺灣首次1個保安林同時擁有2個名稱的案例,突顯嘉義分署與原住民族共管森林資源的新里程碑,不僅是尊重原住民文化,也強化了雙方共同守護生態和文化價值的承諾。
-
10月4
- 林業保育署辦理「臺灣保護區與有效保育地(OECMs)推動」交流會議,針對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及OECMs認證推動進行經驗分享。IUCN-WCPA主席Dr. Madhu
RAO更特別提出,臺灣的國土生態綠色網絡計畫在生物多樣性空間規劃上具有豐富經驗及成果,令人驚艷且值得國際借鏡。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耗時2年9個月打造的全新檜木車廂「福森號」,供應鏈國產化比率達85%,並引進數位藝術畫框、航空級模組化廁間等設計,除締造林鐵及文資處10項第一的紀錄,更勇奪「LIT
Lighting Design Award(LIT照明設計獎)」橋梁與公共設施類組優勝。
-
9月29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在大安溪沿線推動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協助泰雅族北勢群的三叉坑、雙崎、竹林、達觀等4個部落組成「台中市和平區自達傳統獵人協會」,並舉辦成立大會,這是大安溪線部落第一個加入狩獵自主管理的協會,也是轄內首次由部落聯合發起的狩獵協會,期盼經由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喚起族人重振泰雅部落文化,以泰雅族gaga為根本,加入狩獵自主管理的精神,讓在地自然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
9月28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111年出版《芬芳散策-一段從嘉義製材所開啟的日治時期嘉義之旅》大放異彩,榮獲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12年度「推廣性文獻書刊─政府機關類」佳作雙獎肯定,成績亮眼。
- 林業保育署依「墾丁森林遊樂區海濱區之遊樂設施區投資經營」契約,由屏東分署長楊瑞芬代表與夏都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協同共同簽訂為期8年的「墾丁夏都沙灘酒店」營運管理合約,期間自112年10月1日至120年9月30日,為第四次續約,雙方正式邁入新一階段的委託關係,期盼持續為優質旅遊及在地發展願景努力。
-
9月26
-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受邀參與「2023年臺灣文化博覽會」,於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臍帶之地-與山生活」展覽分享近年花蓮分署在豐濱鄉推動森川里海藝術創生計畫成果。展覽以「與山生活」為主題,畫作「獵人養成術」把部落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畫在布上,還有工藝師向部落耆老學習的陶作品。現場也展出和部落傳統生態智能有關的4本繪本及2本文化材料圖誌,讓觀展民眾藉此瞭解部落文化知識系統的脈絡。
- 林業保育署攜手台灣無印良品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國內人工林生產約20立方公尺的柳杉、臺灣杉CAS規格材,在無印良品裕隆城門市打造首座國產材裝修示範賣場,固碳量約3.5公噸,讓消費者在充滿溫潤質感及木材香氣賣場購物的同時,可以實際感受以國產材裝修的優質空間感,在地良品貨架上更同步展示友善環境小農產品,為「永續林業
生態臺灣」盡一份心力。
-
9月25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與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合作頒發「友善石虎農作標章」予19位農民,獲頒標章的農民田區分布於東勢、新社及石岡區,以柑橘、甜柿、梨子、桃子、芭樂、枇杷等果樹為主,總申請面積逾21公頃。透過標章頒發活動肯定參與的農民們,並鼓勵更多石虎重要棲地區域的農友加入友善環境經營行列,公私協力攜手營造友善石虎棲地。
-
9月23
- 為推廣臺灣木竹材使用,林業保育署特委託專業團隊於臺北市金山南路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打造北臺灣第一間國產材產品體驗館─「从森」,並邀集各產官學界代表共同揭幕。館內運用國內多家國產材廠商製作的建材、家具及文創商品,營造貼近生活的居家環境,民眾透過視、聽、嗅、味、觸覺五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沉浸在日式歷史建築群之中,體驗國產材的獨特魅力。
-
9月20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攜手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於華山文創園區邀請各界共同見證「里山賽夏」品牌形象及全系列山村產品包裝新設計發表,並向外界展現山村部落里山新經濟及部落參與山林守護的具體行動與成果。當日進行品牌設計理念分享、邀請賽夏族人上臺分享辛苦談,並提供林下產物製作的西點小食供各界與會朋友試吃。
-
9月19
- 為感謝永光蛋種雞場及天茂農產行自2020年起無償提供肉品及蔬果,作為「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收容照養之臺灣原生保育龜類的餌料,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親至2間公司頒發感謝狀。企業愛心捐贈的食材在該園區保育照養員的細心調配下,成為保育龜類營養均衡的佳餚,不僅保障龜隻的健康及福利,同時也成為推動臺灣原生龜保育行動的重要助力,堪稱是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的良好案例。
-
9月18
- 第二級保育類八色鳥自2019年被發現在臺南六甲區外保安林築巢繁殖,為減輕人為干擾,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於棲地現場設置宣導告示牌、固定式隔離網及架設自動照相機監測,5-7月每日安排志工執行棲地巡護、環境教育解說與生態調查。今年更首次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南市野鳥學會合作執行「臺南六甲八色鳥系統化調查」,共調查到50隻次的八色鳥,顯示八色鳥廣布於六甲淺山區域。
-
9月16
- 為響應國際淨灘日,林業保育署各地區分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結合國家森林志工,在桃園、臺中、屏東及臺東沿海保安林同步辦理「向海致敬─實際行動守護海洋」之淨灘、淨林及淨海活動,計有780人參加,清理海漂廢棄物達2,265公斤,期待透過淨灘傳達環保觀念和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呼籲大眾應力行垃圾減量,勿隨地濫棄垃圾,珍惜土地、尊重自然、守護海洋,永續共享乾淨優質的海岸環境。
- 素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大會」,於今日表揚來自各行各業在林業及自然保育領域著有功績的15位有功人士,與為生態保育認真付出的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的3組團體,期盼讓獲獎者的努力與付出被更多人看見,啟發更多有志之士,為保護臺灣山林及保育生態盡一份心力。
-
9月15-17
- 林業保育署為推動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與南投縣東埔布農自然資源暨文化自主治理協會辦理「第六屆原住民族獵人團結大會」,深入探討部落內部協調,及與公部門合作之實務困境,使狩獵自主管理更向前推進一步。除林業保育署外,原住民族委員會、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臺大實驗林及南投縣政府等相關機關皆首次派代表出席,近170人共襄盛舉,並透過16個協會分享及交流互動,推進原住民族與政府共同治理及促進永續自然資源的目標。
-
9月15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嘉義分署攜手於2021年成立首屆「草鴞保育交流平臺」,每年分享在嘉義、臺南、高雄、屏東4個縣市推動草鴞保育的工作成果。草鴞保育交流平臺迄今邁入第三年,今年首次納入水雉保育議題,並於會上特別表揚感謝民間與公部門默默執行草鴞與水雉保育工作的夥伴,期許在現階段的保育成果下,繼續與專家學者、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公私協力,共同為草鴞與水雉打造更安全的生存環境。
-
9月14-16
- 林業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參加「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分享「航遙測圖資供應服務平臺」之多元應用,除了展示航遙測分署自1973年起迄今產製之航測圖資外,於2022年起更與國家太空中心合作,共同推廣我國自主研發之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五號產品,展現國人自製高解析度光學酬載之技術能量,並提供外界更多元的航遙測影像資源。
-
9月14
-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偕同轄內推動「國土生態綠色保育網絡平臺」公私團隊夥伴,於苗栗縣後龍鎮的保安林地投入埤塘棲地營造,提升自然棲地品質,迎回具環境指標性的大田鱉。新竹分署在8月23日以竹稈製作供大田鱉產卵的棲枝,並於9月14日在棲枝上發現大田鱉的卵塊,當日更目擊公大田鱉從水中爬上棲枝、保濕卵塊,小田鱉也於隔兩日順利孵化、完成世代交替。
-
9月12
- 為感謝兩位卓溪高姓少年通報黑熊誤觸陷阱並協助救援事件,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當日於玉里國中朝會與校方代表一同公開表揚少年的優異表現,期許學生們能學習高姓同學見義勇為的行為,也希望透過《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的人間記事》紀錄片的播放,將黑熊保育的觀念向下紮根。
-
9月8
- 為推廣國產材利用及國土生態綠色網絡,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學系合作,以來自南投縣信義鄉之柳杉及闊葉樹的疏伐木,在成龍濕地搭建出適合沿海濕地環境之木構造涼亭,並於當日舉辦啟用活動。本次計畫將來自山區的國產材和海岸濕地緊緊扣合在一起,象徵國土綠網各軸線緊密結合,守護臺灣生態永續發展。
- 林業保育署《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的人間記事》紀錄片榮獲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最佳生態長片獎,亦曾於今年5月獲得第56屆休士頓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長片類金獎。影片記錄編號711/568的東卯山黑熊,在兩度受困陷阱後的第二次野放,從南投丹大林區一路向北,想要回到原棲地大雪山,卻在野放團隊準備進行全民護送返家行動時,於武界山區遇害,而由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護送遺體回到大雪山的動人生命故事。臺中分署也特別邀請原住民藝術家黃林育麟,在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35K入口處,完成一處名為「我和你的世界相連」裝置藝術,以泰雅族起源文化生命與自然界的連結為發想,運用臺灣黃藤纏繞連接石洞,並設計以藤材編織月形椅象徵月熊(臺灣黑熊),周圍地面鋪上刻印各種野生動物腳印的石板,來述說自然環境與萬物生命間的相連,也提醒遊客在人熊共處的山林裡,可以當一個友熊的旅人。
-
9月2
- 每年8月15日至9月15日為小花蔓澤蘭防治月,9月第一個星期六為全國防治日,林業保育署各地區分署於宜蘭、桃園、臺中、南投、臺南、屏東、臺東、花蓮等地同步舉行小花蔓澤蘭防治宣導活動,共有1,525人參加,剷除小花蔓澤蘭5,516公斤。各地區分署於全國設立32處小花蔓澤蘭全年收購點,期望透過政府機關、企業團體與社區居民共同合作,一同為保護臺灣生態環境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共盡心力。
-
9月1
- 印度中央農業大學師生由宜蘭大學陪同至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轄管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參訪交流,除安排導覽解說林業歷史文化及轉型現代多元化森林經營型態,也互相交流意見及分享經驗,共拓國際世界視野,汲取借鏡所長,為臺印兩國國際事務交流記錄重要新篇章。
-
8/31-9/1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於監察院「2023新時代監察與人權研討會」,向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等26位監察委員說明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營運情形,並實際走入舊房舍修復後的歷史空間,包含日光山森林茶書苑、樹民種子屋、木育森林、林鐵館及以7種國產材打造的遊客中心,體驗由自然生態環境與林業發展軌跡結合的場域,推廣多元林業文化遊憩新氣象。
-
8月31
-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與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在高雄市壽山動物園共同辦理的「魔法保安林尋寶記」特展,以生態環境教育為主軸,結合互動體驗與自然保育解謎遊戲,讓參與者更深入了解保安林的價值與重要性。特展自7月22日至本日圓滿結束,吸引超過3萬名民眾踴躍參與,展現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育的熱忱與關注。
-
8月26-27
-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聯合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宜蘭縣政府、肯園公司、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辦理「雙連埤里山市集─犬香薷節」,以整個雙連埤村落為市集,結合當地原生植物「犬香薷」來展現里山環境的生態價值。除傳達里山倡議的精神,關注人與里山生態環境的互動及生態系惠益分享,並呈現宜蘭分署推動古水圳修復、國土綠網、里山林業、社區林業計畫之成果。
-
8月24
-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聯合臺中市大甲區公所,舉辦第1432號防風保安林命名活動,在當地福德里民及西岐國小師生共300人的見證下,票選出在地舊名「船頭埔」為本號保安林正式名稱,串聯古今,延伸歷史記憶。船頭埔保安林塊狀完整的森林有效防止海岸風沙侵襲內部耕地及聚落,維護良好的溼地棲地環境,將臺中海岸濕地保育軸帶向北延伸,發揮更大保護力。
-
8月22
-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首次辦理月老主題列車《愛情列車長
我的愛情呀》,主打七夕終結孤單,在762軌距的林鐵列車上扮月老、牽紅線,復刻老派浪漫。藉由漫遊行程,觀賞林鐵沿線特色景緻,分組闖關遊戲更導入阿里山林鐵獨特的「鐵」知識,傳遞百年林鐵的文資價值,也讓彼此關係逐漸增溫。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原子炭工廠」經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近3年的精心規劃、修復和策展,於當日舉辦精彩的啟用慶典,透過草地音樂演出、林田山紀錄片欣賞、手作市集和機甲昆蟲闖關遊戲等活動,展現園區蛻變後新風貌,也宣示原子炭工廠正式啟用,見證林業珍貴歷史風華再現。
-
8月18-19
- 2023年臺日里山交流會議由日本中村伸之會長領團,帶領一群長期深耕日本里山及鄉村振興、環境保育及教育等實務專家來臺,透過研討會交流彼此里山發展經驗與成果,也安排走訪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合作夥伴永安社區的環境教育園區,及介紹花蓮分署陪伴「布農豆豆班」從作物栽培技術、生態環境永續經營到生態遊程的歷程。
-
8月17
- 112年新增12位農友21處田區計7.5公頃取得「諸羅樹蛙友善棲地管理標章」,加上111年即取得標章的農友,目前共有24位農友36處田區共12.5公頃取得友善標章。這些農友以保育諸羅樹蛙的角度管理竹林,種植安全好吃又富含保育理念的竹筍,經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審認符合棲地友善各項準則,獲頒友善標章,以利農產品行銷並做為消費者友善採購的選擇指標。
-
8月15
- 今年4月初在臺東縣海端鄉錦屏林道受困套索的臺灣黑熊,經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和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團隊照養下,於當日上午在錦屏、龍泉、大埔等3個部落耆老、主席共同祈福下,由臺東分署野放重返山林。錦屏部落族人以當地地名Ligauwan(里高萬)為他命名,代表族人們將他視為家人,更在野放前主動組隊巡查野放林地環境,並架設紅外線相機協助後續監測,創下臺灣黑熊保育史上首度由部落共同協力的紀錄。族人亦以廣原社區發展協會名義申請加入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參與錦屏林道棲地巡護、協助移除非法獵具及宣導工作。
-
8月14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暨所屬機關(構)自8月1日改制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暨所屬各地區分署、航測及遙測分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並於當日舉行揭牌典禮,朝「永續林業,生態臺灣」的願景邁進。
-
7/29-8/4
- APEC第24次打擊非法採伐林木及相關貿易專家小組會議(EGILAT)於美國西雅圖舉行,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及林業試驗所派員與各經濟體交流打擊非法木材與合法木材貿易資訊及經驗,並藉由工作坊及論壇加強技術交流與能力建構。林試所副研究員吳家禎於「木材合法性科技及工具能力建構工作坊」分享我國應用DNA標記於牛樟、檜木等貴重木木材鑑定及溯源之研究成果,獲得與會人員肯定及讚賞。
瀏覽人次:1692
最後更新日期: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