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

81-3 北大武針闊葉樹自然保護區植群生態之研究(二) 鐵杉林之組成結構與塊集動態

:::
計畫名稱81-3 北大武針闊葉樹自然保護區植群生態之研究(二) 鐵杉林之組成結構與塊集動態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1年
  • 北大武針闊葉樹自然保護區植群生態之研究〈二〉鐵杉林之組成結構與塊集動態摘要(台灣大學蘇鴻傑)

    北大武山針闊葉樹自然保護區之鐵杉林位於海拔2600-3000公尺之中央山脈主脊附近,為台灣西南部典型之鐵杉純林。經由樣區調查及組成樹木直徑級之變異梯度分析,得知林分組成及構造之變化,實屬於極盛相森林之更新動態。林冠層樹木於屆老朽之時,又受暴風、火災、崩塌及豪雨等自然力之促進,致有枯立、幹折及根拔等干擾孔隙出現,盛行孔隙大小雖僅有單一或少數倒木之範圍(100-600平方公尺),然材冠疏開及礦物土裸露之地表孔隙有利於鐵杉幼苗之更新。配合孔隙中鐵杉及闊葉樹之再生與重建,林分發育由孔隙期進入建造期,並達到老齡的成熟期,不同階段組成空間上鑲嵌之塊集構造,並呈輪迴式轉換,而鐵杉林得以持續更新,林型亦呈穩定狀態。

    孔隙期之鐵杉直徑多在5公分以下,為新生幼苗及稚樹,新苗之建立可持續20-30年,其族群構造呈L形。建造期鐵杉胸徑在6-59公分間,為前期存活木之進級生長,新苗已不再出現,林木間有激烈競爭導致天然疏伐,其族群構造呈正向偏歪之常態曲線,徑級見有相當於冠層及次冠層的兩個高峰,局部地點則可見有同齡林之塊集。至成熟期,鐵杉胸徑多在60-130公分問,到達冠層之優勢木呈穩定而緩慢之生長,其族群構造為旋轉之S形,顯示老齡木之成熟及中徑級林木之大量死亡。隨著林分之發育,樹木高生長除孔隙期若干稚樹生長較快外,大致呈緩慢之直線上升。直徑生長則有較大之轉變,孔隙期增加頗快,建造期之直徑差異最大,然後期生長量已趨下降,至成熟期競爭已緩和,生長緩慢而少有變異。故綜合全期之生長趨勢,林分之底面積及冠層覆蓋度皆呈羃次函數變化,而林分密度則因死亡率之由高趨低,故接近負羃次函數,由林中枯立木及倒木之分布亦可見死亡率之轉變。

    鐵杉之徑向生長量在建造期雖有數度解放現象,然在孔隙期則未見解放跡象,顯示其更新係在孔隙造成後才出現,而非前生苗之解放,按相對耐陰性之區分宜視為孔隙種。伴生闊葉樹中亦有與鐵杉同時更新之孔隙種,然耐陰性更高之耐陰種及陰性種,則於鐵杉之建造期及成熟期大量更新,且在孔隙造成後保有前生苗,惟以鐵杉之高大體型與長壽特性,自可維持其在極盛相林之優勢地位。此種極盛相地位僅限於鐵杉雲杉林帶,在此下方之櫟林帶中,鐵杉亦有分布,但更新隙區已為耐陰性闊葉樹之前生苗所取代,鐵杉遂淪為次級演替之中途樹種,不復有穩定之林型出現。與同一林帶的雲杉比較,鐵杉更新所需之干擾機制及孔隙極為常見,故其純林分布面積遠大於雲杉。鐵杉藉由孔隙更新及發育塊集的轉換,自可維持全林之更新與穩定。保護區內鐵杉林之經營管理,旨在監視並記錄白然之干擾機制,並防止外界的人為干擾,以確保塊集動態之正常運作,而達成科學研究及物種保存的目標。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28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