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88-6 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植物相調查研究

:::
計畫名稱88-6 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植物相調查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8年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歐辰雄教授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針對台東紅葉村台東蘇鐵自然保留區進行植物相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1. 保留區內之維管朿植物共計96科229屬294種,其中蕨類植物有53種、種子植物241種。保留區內的維管朿物種類最多的科為豆科17種,依次為菊科、禾木科、樟科、桑科、蕁麻科、茜草科、水龍骨科、及鳳尾蕨科。依生活型區分,本區之地上挺空植物佔65%,以小喬木、藤本植物較多:草本性的植物多出現於裸露地:著生植物僅佔1.24%,顯示本保留區的乾燥特性。蕨類商數雖達5.5,但本區之蕨類植物多為陽性的種類,未能真正顯示本區乾燥的環境。
    2. 本保留區的植群可區分成下列9型:分別是Ⅰ.白臘樹型;Ⅱ.菲律賓樟-九節木型;Ⅲ.小梗木薑子-粗糠紫型;Ⅳ.青剛櫟-台東蘇鐵型、本型因植物社會組成之重要樹種的差異,可再細分3亞型:Ⅴ.-1.青剛櫟亞型:Ⅵ2.-台東蘇鐵亞型;Ⅳ-3.白臘樹-小梗木薑子-青剛櫟亞型;Ⅴ.軟毛柿-青剛櫟型:Ⅵ. 軟毛柿-台東赤楠型;Ⅶ.楓香-九節木型;Ⅷ.台東蘇鐵-月橘-剌裸實型;Ⅸ. 台東蘇鐵-粗糠柴型。本保留區最盛行的植群為青剛櫟亞型;其他植群型以相鑲的型式散布於保留區內。依主要樹種之直徑分布來看,本區樹種組成以陽性至中性樹種為主,如青剛櫟、台灣櫸、楓香、九芎、菲律賓樟、白臘樹、細葉饅頭、薄姜木、軟毛柿、粗柴、小梗木薑子、台灣赤楠、山肉桂等;目前植群狀態應處於演替初期至演替中期階段。台東蘇鐵依植群組成的生育地環境差異、或種子傳播方式,成散生或略具群落狀態出現在演替初期的森林。各樣區植物種類歧異度,Simpson指數在0.45~0.92之間,Shannon 指數在0.43~1.11之間;各植群型植物種類歧異度,Simpson指數在0.65~0.87之間,Simpson指數在0.65~1.17之間,顯示本區為一不甚穩定,且處在演在演替序列中的植物社會。
    3. 以保留區鄰近的兩個測候站紀錄顯示,本區乾濕季明顯,雨季集中於5~10月、乾燥由11月至翌年4月。推估年雨量約2,300mm ,平均年均溫約21℃。冬季雨量比例約為0.4,地理氣候型屬於夏雨型氣候東南區植群型則以楠櫧林帶較為代表。本研究調查所測得的植物社會坡度幾乎大於30°;坡向多為南方或東南方;土壤PH值介於3.6~6.9;相對光度介於0.40~15.79%。台東蘇鐵之重值與11項環境因子中的相對光度呈正相關。
    4. 本保留區除台東蘇鐵外,尚調查到恆春紅豆、彎花醉魚草、長葉紫珠、山肉桂及細葉山橙等稀有植物。此外,依本研究之調查結果,建議本保留區設置永久樣區,文末建議可行之保育管理措施,提供經營者對本保區之保育經營參考。
回列表
瀏覽人次:165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