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99年度平地造林對二氧化碳通量監測、分析之研究

:::
計畫名稱99年度平地造林對二氧化碳通量監測、分析之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9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臺灣大學(負責人:李嗣涔 校長)
計畫主持人王亞男
計畫執行時間99年04月-99年11月
研究經費965仟元
  • 計畫目標:

    本研究運用渦度相關法(Eddy Covariance method)之理論基礎於屏東設立通量觀測塔,監測平地造林地之二氧化碳通量,希望能計算出平地造林地之碳吸存能力,並將在二氧化碳減量上之具體數據估算出來,突顯本研究在全球氣候變遷、碳稅上之重要貢獻。
  • 研究成果:

    樣區已進行6次每木調查,試驗地範圍內共計12種造林樹種。試驗地今年1至10月的平均垂直風速為 -0.062 (m/s),由此可見試驗地處於穩定狀態,符合實驗的要求,風向以東北風為主,由地圖判斷屬山風。二氧化碳濃度逐年遞增,今年1至10月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393.23 ppm,較2009年(387.52 ppm)及2008年(379.24 ppm)略增,每日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輻度平均為79.47 ppm;其二氧化碳平均通量值為 0.247 mmol/m2/s。
    從二氧化碳濃度及通量的日夜週期變化,就所得數據換算之二氧化碳固定量,近兩年來平均每天每公頃林地可以從空氣中固定約24.60公斤的二氧化碳,換算全造林面積290.66公頃,則每年約可固定2609.84公噸之二氧化碳。地表淨輻射值逐月增加,到10月才開始下降,於白天日照強烈時可出現最大正值,而夜晚則出現負值,表示地表能量散失;屏東試驗站1至10月的平均可感熱通量為32.156 W/m2,白天日照強烈時可感熱通量最大值可達595.131 W/m2,而夜晚逆溫現象發生時有最小值;潛熱通量平均值從一月份9.043 W/m2 逐月增加至8月份的110.051 W/m2,於白天日照強烈時出現最大正值,而夜晚空氣溼度較大時潛熱通量值則會出現負值。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本研究試驗地造林時間最長之區塊僅有8年林齡,從冠幅及栽植密度評估仍屬未鬱閉林分,長期監測二氧化碳通量可進一步瞭解鬱閉成林過程平地造林地對二氧化碳固定量的變化。本研究持續監測所得資料,可做為臺灣平地造林地二氧化碳通量之代表樣本。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平地造林對二氧化碳通量監測、分析之研究 pdf pdf 檔案大小:3652KB 下載次數:1710
回列表
瀏覽人次:162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