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100年度奧萬大楓林區遭土石掩埋後生長與存活之監測(3/3)

:::
計畫名稱100年度奧萬大楓林區遭土石掩埋後生長與存活之監測(3/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中興大學(負責人:蕭介夫 校長)
計畫主持人呂金誠、曾喜育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3月-100年12月
研究經費496仟元
  • 計畫目標:

    1. 長期動態樣區內之林木持續進行生長存活之監測。
    2. 監測樣區林內之小苗生長動態。
    3. 研究成果提供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楓林區復育作業之依據及經營管理之參考資料。
  • 研究成果:

    1. 楓林區為典型的濱岸植群,因位於較高河階,致使有較長時期未受溪水干擾而有今日景緻;由監測樣區最大胸徑之楓香推測年代,形成楓林區可能有百年以上。
    2. 受97年至99年連續颱風挾帶豪雨,以及萬大南、北溪上游土石大量崩落之影響,楓林區遭受土石流衝擊與溪水掩浸;於97年楓林區遭土石覆蓋高度超過2.5 m,98年莫拉克颱風後,楓林區土石掩埋再增加3 m以上。受到降雨大小及上游土石崩落量的影響,在萬大南、北溪流域之楓林區地形仍處於變化的狀態。
    3. 楓林區遭溪水淹浸與土石掩埋為一極為特殊之氣候生態事件,其對溪水、土石流干擾後之林木生長、存活、演替等動態研究可進行較長時間之觀察,作為森林生態與環境監測長期研究之場域。
    4. 楓林區受土石流干擾後,主要組成樹種枯死/存活的位置與胸徑的季節變化發現,枯死/存活植株的位置有往山坡且遠離河岸方向之趨勢,楓香、臺灣櫸、山肉桂等樹種有顯著季節間差異,反映出楓林區外圍受土石流干擾後的逆境威脅較大,較易枯死。樣區內枯死/存活植株的胸徑亦隨調查季節呈現顯著差異,顯示胸徑大者對土石衝擊逆境有較大的耐受性。
    5. 楓林區主要組成樹種在土石流逆境後,易遭到蠹蟲、微生物等2次傷害,2次受害植株在第2年夏季幾乎全枯死,僅存部分樣株存活;蠹蟲為廣食性之植食昆蟲,然其僅會攻擊生理狀態不佳之林木,未發現有未遭土石掩埋之健康楓香遭蠹蟲侵襲。由於缺乏專一性之蠹蟲撲殺劑,且楓林區位處濁水溪上游,不建議以殺蟲劑撲殺蠹蟲。
    6. 兩年調查結果發現,楓林區遭土石掩埋與溪水淹浸後之樹種大多枯死,僅楓香與九芎較強的耐受性,此2樹種或可為土石流或低漥淹水區域植生復育的樹種參考。
    7. 建議楓林區土石掩埋區應暫時維持現況,可作為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之生態環境教育活教材,配合楓林區之歷史照片與研究資料,提供中小學戶外地質與生態研習之環境,然相關安全措施應予以維護保全。
    8. 於100年度最後一次調查發現,楓林區因萬大北溪漫流之故,土石遭沖刷0.3-1.2 m,除使地形改變外,更連帶將地被植物及小苗沖失,亦確定楓林區之地質尚處於極不安定之狀態;另由於自去年(99年)開始楓林區楓香大量死亡,死亡楓香之幹部因遭受蠹蟲嚴重侵害而陸續倒塌,使進入楓林區活動之安全性大幅下降。建議暫緩就原楓林區範圍內以新植楓香苗木復育之提議。
    9. 本研究認為對照樣區極具開發潛力,對照樣區位於現有楓林區之上方及松林區涼亭之間,對照樣區之主要組成樹種為楓香、台灣櫸、山肉桂、阿里山千金榆、青剛櫟,其中楓香、台灣櫸及阿里山千金榆皆為高大的變葉樹種,如將其中林相加以整理,應可替代現有楓林區。
    10. 楓紅季節部分遊客會跨過警戒線至楓林區賞楓,因楓林區大量枯木有折斷之危險,建議管理處立牌告示,或設置相關安全措施以維護遊客安全。另外,攀登能高越嶺之登山客因舊步道指示常誤入松林區,建議在登山步道出口設指示牌,指出登山客由吊橋出楓林區。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本研究為台灣首次針對遭土石流衝擊區域之植群存活資料,由於相關研究報告資料尚少,故有必要針對長期監測樣區內之林木做持續之監測與觀察,以提供作森林生態研究之基礎,提供自然干擾對楓林區分之演替與更新機制。並可作為生態解說教育之資料。
    2. 除針對奧萬大楓林區在颱風土石流掩埋及河流淹浸後,楓香及其伴生植物後續生長、存活情形進行監測外,並針對楓林區進行未淹沒區之植物社會與生育地環境進行調查與監測,進而評估楓林區未來之演替與更新,以期能利用林相整理改良及補植方式,提供楓林區重建奧萬大之楓紅美景所需資訊。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100年度奧萬大楓林區遭土石掩埋後生長與存活之監測(3/3) pdf pdf 檔案大小:36609KB 下載次數:672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60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