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丹大地區水鹿活動調查及其對林木之影響

:::
計畫名稱丹大地區水鹿活動調查及其對林木之影響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負責人:汪靜明)
計畫主持人王穎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5月25日-101年05月10日
研究經費新台幣598,000元整
  • 計畫目標:

    1. 監測丹大林道造林區之林木遭水鹿及其他動物損害現況。
    2. 嘗試可能的防治方法。
    3. 了解丹大林道造林區之水鹿及其他中大型哺乳動物相對豐度。
    4. 嘗試捕捉、追蹤水鹿以了解其對造林區的利用方式。
    5. 建立丹大地區水鹿分布預測模式。
    6. 提出對本區造林地及水鹿族群之經營管理建議。
       
  • 研究成果:

    1. 林木遭啃食狀況之監測造林地內新植苗木受動物危害的情況佔苗木的88.37%,其中受害死亡者約佔有26.55%。以水鹿食痕50.67%最為嚴重,其次為羌羊食痕佔24.36%,其他動物磨痕等危害。非新植造林地以外森林樣區調查,林木總受害佔34.47%,以水鹿磨角佔21.30%最嚴重,次為鹿啃樹皮3.25%。樣區監控結果鐵杉(受損率100%)、木荷(受損率100%)、楓香(受損率97.06%)、山櫻花(受損率98.46%)、雲杉(受損率91.93%)易遭到動物損害,以鐵杉及雲杉受害死亡率最高;臺灣杉與紅檜受損率相對較低。
    2. 防治方法之嘗試實驗設計採圍籬法無法抵抗惡劣天候,建議未來採小範圍架設較堅固之圍籬形式,重點保護樹木或樹苗經濟價值較高之區域。忌避劑防治樣區的受損率變化趨勢與對照樣區相似,最後維持在超過90%的高受損比例,原因可能為噴灑的時間長度、食物的吸引力、鹿的飢餓度、降雨量等因素,造成忌避劑可能無法有效降低樹苗受損及被啃食的情形。
    3. 水鹿及其他中大型哺乳動物相對豐度與活動模式根據自動相機拍攝資料,中大型哺乳動物中水鹿相對豐度最高 (OI = 56.24),本區也是全台水鹿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此外山羌相對豐度 (OI = 42.82),山豬相對豐度則極低(OI = 0.31)。又非狩獵季水鹿的OI = 77.3,山羊OI = 2.96;狩獵季水鹿的OI = 21.7,山羊OI = 1.33。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王教授研究團隊提出三個方向供參:
    1. 延續目前造林計畫:增加紅檜與臺灣杉的樹苗比例,減少易受損的鐵杉、雲杉;在特定的小範圍地區,架設堅固圍籬保護樹苗;增加樹苗種植量以分攤被啃食的風險,但需增加數量則有待試驗;長期監測中大型哺乳動物之相對豐度變化以及狩獵情形,訂定合理的合法狩獵量。
    2. 停止造林工作:開闊草生環境已成為草食動物的活動熱點,也發現多種食肉目動物,停止造林任其自然演替有助於促進本區生物多樣性。本區為全臺水鹿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同時具有道路及廢棄農舍等設施,稍加改善即可利用為推展環境教育之極佳地點,若參考福山植物園的模式善加規劃,則本區將成為環境教育的重鎮。
    3. 結合前兩者概念:部分地區任其自然演替,部分地區則設計為小規模造林試驗區。自然演替區的植被演替過程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作為極具吸引力的環境教育教學材料,在造林試驗區可設計實驗,研究動物對造林樹苗影響及防治方法等,作為未來林業施政與造林參考,造林試驗區與自然演替區域比較可作為環境教育題材。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丹大地區水鹿活動調查及其對林木之影響 pdf pdf 檔案大小:2739KB 下載次數:1616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5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