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阿里山地區台灣一葉蘭族群調查與微棲地關係研究

:::
計畫名稱阿里山地區台灣一葉蘭族群調查與微棲地關係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嘉義大學(負責人:邱義源)
計畫主持人趙偉村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5月31日-101年09月30日
研究經費新台幣798,000元
  • 計畫目標

    1. 針「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所在之林務局阿里山事業區30林班與其鄰近之26、29、36林班,主要包括石夢谷、眠月、自忠等目前已知存在台灣一葉蘭野生族群之生育地調查。每一臺灣一葉蘭族群地點則以GPS定位,並記錄族群數量。
    2. 於適當地點設立調查樣方,用以調查臺灣一葉蘭族群數量。整個調查區約設立40個樣方,以探討臺灣一葉蘭之族群數量、結構與微棲地之關係。微棲地包含光照、溫溼度、生長介質、蘚苔及上方植群。
    3. 由一年時間調查分析結果,對臺灣一葉蘭之保育及在經營管理上做一初步建議,並擬定接下來之持續性研究。
       
  • 研究成果:

    台灣一葉蘭(Pleione formosana)為國際間享有盛名的台灣原產蘭科植物,常出現在台灣海拔700-2500公尺之間的山區霧林帶檜木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其棲息環境多著生於林緣的峭壁岩石表面,並有苔蘚植物伴生。經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之長期調查,發現臺灣一葉蘭各級假球莖數量大都呈現減少之趨勢,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調查阿里山區臺灣一葉蘭之族群大小、結構與族群動態與棲息地之相關,並於研究室內就人工環境下種子繁殖進行初步研究。

    研究方法為於阿里山區設立40個樣區,研究樣區中之草、木本與苔蘚植物組成、覆蓋度,並以魚眼攝影分析其上方開闊度等,另選取一個果實帶回實驗室進行萌芽測試。

    調查顯示阿里山地區臺灣一葉蘭族群數量介於2,000-5,000株,多數植株為小球莖;在族群動態上則因4-7月份多以無性繁殖苗與種子苗同時出現,因此族群呈現增加之現象,而後維持穩定。冬季落葉至來年發新葉時,此時段為小球莖植株大量消失時期;臺灣一葉蘭所生存之環境主要為坡度陡峭處,其基質為砂岩,生育地中有矮小之蘚苔植物附著,苔蘚之覆蓋度最大為30 -56 %,草本覆蓋度則低於40 %,開闊度約在13 -21 %之間,岩壁之濕度高。生育地上方木本植群除華山松及臺灣二葉松林下不見分佈外,檜木林與針闊葉混淆林下皆有分佈。種子在洋菜培養基上發芽率幾為百分之百,之後只要注意不受黴菌影響則可持續培養。總結影響臺灣一葉蘭分佈之原因主要為光度、基質、溼度等,另木本植物之毒他作用也可能為影響因子;而臺灣一葉蘭之實驗室萌芽率及存活率均高,當野外族群受嚴重威脅時,可以此法維護其族群數量。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完成計畫區域內台灣一葉蘭之分布,以作文保育計畫擬訂之參考。
    2. 探討臺灣一葉蘭之分布特性及保育對策並提出初步之經營管理建議,以作為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經營管理之參考。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阿里山地區台灣一葉蘭族群調查與微棲地關係研究 pdf pdf 檔案大小:3433KB 下載次數:1801
回列表
瀏覽人次:1674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