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澎湖青螺及菜園溼地紅樹林栽植之可行性研究

:::
計畫名稱澎湖青螺及菜園溼地紅樹林栽植之可行性研究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0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負責人:古源光)
計畫主持人范貴株
計畫執行時間100年06月16日-101年06月30日止
研究經費680,000元
  • 計畫目標:

    1. 澎湖地區四面環海,海岸防風林造林綠化已頗有成效,但海岸前線仍無適當樹種栽植成林。紅樹林因具特殊之形態與生理特性,不僅可以攔截泥沙及擴大灘地,也有極佳之保安護岸功能,可保護海堤免於沖蝕損害。該區曾於1994 年在青螺濕地進行紅樹林復育栽植試驗,為台灣近年來最早進行之紅樹林復育研究;目前已成為澎湖最受重視之自然生態解說及賞鳥教育公園,且於2007 年12 月被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濕地。
    2. 本處於2009年委外執行「青螺濕地復育紅樹林之生長、族群結構及生物量調查」計畫,已建立此區之栽植過程、濕地之氣候、土壤、水質及4 種紅樹林栽植之適應性等資料。本計畫全程目標擬在「青螺國家級濕地」及「馬公菜園地方級溼地」2 處濕地範圍內,依據樹種特性栽植紅樹林,並闢建簡易紅樹林苗圃,建立適合澎湖地區之紅樹林育苗及栽植模式,可供未來澎湖其他沿海濕地及魚塭地綠化造林之參考。
       
  • 研究成果:

    1. 紅樹林適宜生長在受良好屏障的港灣、河口、潟湖、島嶼的背風側及與優勢風向平行的海岸線等,而不能分佈於受波浪作用較強的寬闊岸段。本計畫進行2 年栽植結果可知,青螺試驗地雖為地形緩和而有潮汐之魚塭,然大部分土質較為堅硬、石礫多或堆砂較高,且為純海水而無淡水沖淡鹽度,加上冬季北風強勁、鹽霧危害長久且嚴重,對於栽植紅樹林苗木之成活率及生長均有其相當限制。
    2. 青螺試驗地無論是木質化欖李苗木、直插五梨跤胎生苗及軟盆苗,造林初期成活率均相當高。然經過冬季之後,苗木成活率明顯降低,均呈現頂部凋萎乾縮狀態,顯示澎湖地區若是在無保護的空曠生育地,以節省經費之傳統紅樹林造林方式有其困難性。
    3. 青螺試驗地於2012 年4 月26 日以七股苗圃培育之1 年生海茄苳苗進行補植,經2 個月後之成活率達85%,但此最耐鹽之苗木未來生長狀況則需經冬季後持續觀察。
    4. 綜合青螺真武廟前紅樹林近20 年復育成果及本計畫執行結果,海茄苳應為最適合澎湖海岸濕地栽植之樹種,建議仍可嘗試用直播造林方式,因其技術簡單且成本支出最少;惟可輔以適當的技術,例如參考國外用塑膠圍籬或以石塊堆積方式,防止果實被沖走,即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5. 人工育苗法之成本雖高,但造林成活率高、成效快,在經濟條件允許或逆壓環境造林時可以應用。因此,建議可尋找適合地點進行現場培育容器苗方式,以節省運苗經費及增加苗木適應性。
    6. 青螺濕地屬於國家級濕地,面積221 ha,分為青螺砂嘴海岸區、紅樹林復育區、青螺魚塭棲地及紅羅灣潮間帶區等4 區;大部分區域受到保育之限制,或為水位深之海岸地帶,均不適合紅樹林生長。目前本試驗的青螺廢棄魚塭區為較有可能栽植成功之地區,若此區域以不同方式栽植之紅樹林均無法順利生長,則其他區域成功機率更低。
    7. 菜園濕地目前有土壤之地區已被海茄苳及少數水筆仔完全佔據,其餘地區為水流強勁之堅硬岩石或藻類密佈之魚塭,完全無適當之栽植地點;在無法填土或以工程方式改變現況之原則下,目前不建議在此區進行栽植紅樹林工作;但在有海茄苳保護之適當地點,僅需花費採集胎生苗及裝土培育之工資,即可以相當低的成本培育五梨跤健壯苗木,因此建議可作為紅樹林臨時培育區之用。
    8. 本計畫以2 年時間選擇不同樹種及造林方式,參考學者建議未來之維護管理工作包括:
      • 清除種植區和掛在幼苗上之塑膠袋等垃圾物,以避免紅樹林苗木造成長期危害。
      • 在紅樹林種植初期,禁止漁民在種植區進行掏挖魚蝦等捕撈活動;漁民經過紅樹林區時,盡量減少和避免對幼苗及幼樹的傷害。
      • 由於海灘環境惡劣,加上沿海地區的捕撈活動頻繁,造成大量的紅樹林幼苗受破壞;因此,需在紅樹幼苗缺損的地方進行適當補植,以提高紅樹幼苗的成活率。
    9. 本計畫執行2 年結果顯示除菜園濕地目前之環境不適合栽植紅樹林外,青螺魚塭之栽植適應性試驗結果顯示,除生育環境最惡劣之區塊5 外,其餘區塊之五梨跤無論直插或軟盆苗造林,平均成活率約達50%,欖李栽植成活率約40%,均較印度、菲律賓、大陸許多大面積造林之成活率1.52-31.2%為高。
    10. 澎湖海岸栽植環境惡劣,建議未來五梨跤可嘗試參考國外以3支胎生苗群狀直插,至少會有1 胎生苗生長快速,應有提高造林成效之機會。
    11. 通常紅樹林復育或栽植研究之進行需觀察3 年後始可論成敗,且本計畫執行2 年期間,除因試驗地本身環境因子相當惡劣外,亦因無法抗拒之氣候因素而影響造林成效。
    12. 建議未來至少每2 個月需觀察苗木生長狀況及是否有人為破壞行為,同時在每年之8 或9 月調查成活率、苗高及地徑,以作為紅樹林造林技術改進之參考。
    13. 澎湖地區之環境逆壓較台灣西海岸潮間帶或河口嚴重,若未來為海岸保護原因需建造紅樹林時,可參考國外以花費較高之工程方法輔助,則成功建造紅樹林之機會應可提高。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紅樹林濕地生態系之防浪護堤、保護土壤、增加漁業生產、養分累積、降解污染物及遊憩等服務功能價值,且每年每公頃亦可產生將近10,000元美元的效益。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澎湖青螺及菜園溼地紅樹林栽植可行性之研究 pdf pdf 檔案大小:49964KB 下載次數:732
回列表
瀏覽人次:221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