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擁抱陽光 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遙測技術在森林健康、生長量與碳吸存之研究(3/3)

:::
計畫名稱遙測技術在森林健康、生長量與碳吸存之研究(3/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101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中央大學(負責人:蔣偉寧 校長)
計畫主持人陳錕山
計畫執行時間101年05月-101年12月
研究經費158萬8 仟元整
  • 計畫目標:

    本計畫透過Terra/Aqua-MODIS衛星資料所擁有的多光譜、高再訪、與中尺度解析等特性,進行全台植生碳吸存量的推估與瞭解森林健康及生長相關指數的變化趨勢,透過十年期的例行觀測,建立長期且常態化碳匯及森林生長健康觀測資料,並進行遙測與地面觀測資料的比對驗證,以做為台灣全島碳匯輔助資訊,提供林務單位碳吸存、宣導造林、撫育及永續林業經營等相關議題上研擬政策之參考。
     
  • 研究成果:

    1. 從遙測碳匯成果顯示,在2000-2010十年期間,藉由綠色植生的光合作用,台灣全島每年可吸存22.2-29.9百萬公噸碳量,約相當於81.4-109.6百萬公噸的二氧化碳,這包含林地、草生地、農地作物、以及濕地上所有草本、木本植物的貢獻,在這些地貌種類中,森林區域約佔碳吸存總量的76%,在國有林區內,平均每年每公頃森林能吸存7.5-10.2公噸碳量,顯示林業經營在碳吸存、碳保存政策中的重要性。
    2. 以空間分布而言,在台灣本島所屬的七個地理氣候區中,森林碳匯大致呈現由南向北逐漸遞減的趨勢,SE區由於充足的日照,以榕楠林及楠櫧林帶為主要林相,呈現出最高的淨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每公頃區域能吸存9.5-12.8公噸的碳量,而東北區,為各地理氣候區中最低,平均吸存約6.3-8.8公噸碳量,推測與其恆濕型的氣候型態及雲霧覆蓋影響有關。台灣主要的植群中,中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呈現出較高的碳匯效能,且隨著海拔上升,固碳能力呈現出逐漸遞減的趨勢。
    3. 有關遙測與地面資料進行碳匯成果之比對,一方面取得通量資料,另一方面利用永久樣區資料。通量資料在完成淨生態系統生產力、總初級生產力的推演,再與遙測成果進行驗證,透過霞雲及巴陵測站的資料顯示,遙測與通量觀測的總初級生產力在時間趨勢上相吻合(R=0.79)(p<0.05),但在量級上,遙測資料呈現較高數值(GPP高約30.0%, NPP高約18.9%)。彙整林務局收集兩次永久樣區調查資料,分析各地理氣候區及植群帶的碳蓄積變化量、碳吸存量後,與遙測成果進行空間分佈上的比對;資料顯示,在七個地理氣候區中,以南部的SE、SW、ES區呈現較高的碳吸存量,並以北部的EN、NW、NE區較低,平均每年每公頃森林能吸存6.0公噸(NE區)-9.0公噸(SE區)碳量,此分佈趨勢上大致與遙測成果相符,但就量級而言,遙測成果約為永久樣區資料的1.07-1.27倍,同樣呈現出遙測推演高於地面觀測值的現象。
    4. 針對森林健康,本計畫完成MODIS 12年期的植生指標,建立植生指數參考基準,並透過即期與基期影像的分析,分析植生異常指標VAI,探討森林健康與異常情形的相關性;並以案例分析方式,探討八八風災後的西南部山區崩塌(2009年)等事件造成植生異常現象,評估在MODIS遙測上可觀測到森林健康及碳匯蓄積變化的影響。並藉由MODIS火點偵測產品,綜合探討近十年的火災事件,針對較大型的林火事件進行定量分析,評估MODIS植生指標及火點偵測產品在森林健康的應用效能。
    5. 森林生長方面,本研究完成2009至2012年各月MODIS葉面積指數產品的處理分析,瞭解各植群型態及特定人工林的森林樹冠生長及葉面積變化情形;成果顯示,森林生長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夏季的6-8月份,葉面積指數達到最高,並在冬季的1-2月份為最低。在各植群型態中,以榕楠林及楠櫧林較高,並大致呈現隨著海拔上升,由櫟林帶下層、櫟林帶上層、鐵杉雲杉帶、冷杉林、高山植群帶逐次遞減的趨勢。
    6. 為驗證評估MODIS遙測葉面積指數資料在台灣地區的應用效能,本計畫收集葉面積指數地面資料,以植冠分析儀進行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及初植造林地的每月實測,並於多重地貌林型(包含天然林地、人造林地、防風林、竹林、果園、農作區等)進行系統性取樣。經由遙測與地面觀測資料的分析驗證,顯示在空間趨勢上,地面觀測與遙測推演的葉面積指數大致相符(R=0.87)(p<0.05),但在低植生區(稻田、箭竹林、果園等低葉面積指數區域),遙測推演相較於地面資料呈現低估,高植生區(竹林、闊葉林等)又呈現高估的趨勢。但整體而言,遙測值能有效掌握葉面積指數在空間分布上的變異,未來可作為台灣地區森林生長監測的分析依據。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1. 相對現場地面調查及定點的通量觀察等方式進行碳匯觀測,以MODIS遙測技術可於短時間提供大面積、短時距且長期之碳匯監測成果。
    2. 透過遙測成果與通量資料、永久樣區資料比對,證實在空間及時間上反應出實地的碳匯變化趨勢,雖然不同資料間在定量上有些許差異,但可以了解遙測數據的差異範圍。目前MODIS標準產品的推估係採用全球地理尺度的生態群系,與台灣地理尺度、參數有所落差,後續若能發展適宜台灣生態群系的推估模式進行演算,將可提升遙測成果的準確度。此外,整合森林資源地面調查、遙測技術、生態模型推估及通量觀測等系統共同進行森林碳監測及測計,已為世界各國努力的主要方向,仍需再研究發展。
    3. 傳統森林健康的評定需仰賴地面調查,在偏遠地區的觀測則更為受限,透過MODIS多年期植生指標的例行觀測,能提供常態規律且全面性的地面定量資訊,掌握林地受到火災、崩塌、乾旱等非常態性、大型事件所產生的變遷,提供林業單位在林地變遷及森林健康評估所需的定量輔助資訊。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遙測技術在森林健康、生長量與碳吸存之研究(3/3) pdf pdf 檔案大小:19859KB 下載次數:852
回列表
瀏覽人次:227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