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走進大自然 探索生態之美
:::

《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新書發表 3種鈍頭蛇齊聚同棲地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完整揭露28種蛇類的神秘面紗

:::
202509/26
臺灣擁有豐富多樣的蛇類資源,但蛇也經常成為危險的代名詞,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為了讓大眾認識理解蛇類,於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展開為期1年的蛇類資源調查,將成果集結出版。今(26)日正式發表新書《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書中首度正式發表臺灣3種特有種鈍頭蛇齊聚同一棲地的特殊現象,並完整揭露八仙山28種蛇類的神秘面紗。
《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一書彙集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記錄到的28種蛇類外觀特徵、棲息偏好、野外活動型態、是否具有毒性與保育現況等資訊,並搭配精彩的野外照片與QR Code影片,讓讀者能從不同角度觀察蛇類自然姿態。提供野外友善觀察方式與遭蛇咬後的處置指引,是一本兼具科普與實用價值的參考工具。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透過書籍發表,首度公開3種臺灣特有鈍頭蛇同時現身於同一個棲地環境,齊聚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特殊現象,分別為:
  ·臺灣鈍頭蛇:分布範圍遍及全臺,是過去普遍認知的鈍頭蛇種類。
  ·駒井氏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南,曾被認為與臺灣鈍頭蛇同種,104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透過分子生物技術重新恢復其分類地位。
  ·泰雅鈍頭蛇:分布於臺灣中部以北,為104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發表的新物種。
研究結果顯示八仙山特殊的自然生態條件,具備高度的物種多樣性與學術研究價值。發現泰雅鈍頭蛇及重新分類駒井氏鈍頭蛇的學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林思民也受邀出席發表會,向參與者分享臺灣蛇類研究歷程。同樣受邀的臺中榮民總醫院毒物醫學部毛彥喬主任醫師,於會中提供臺灣蛇毒咬傷臨床醫療最新現況,希望讓民眾了解,臺灣蛇咬醫學持續精進,醫療網絡十分發達,如遇蛇咬不需太過恐慌。
臺中分署長張弘毅指出,八仙山因海拔多樣、林相豐富,孕育出高度生物多樣性。自113年公開百步蛇野外護卵孵化紀錄影像以來,引起廣大迴響,為臺灣蛇類保育立下新的里程碑。本次出版《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正是延續這份努力,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圖文傳遞,讓更多民眾進一步參與蛇類保育行動,重新理解蛇在生態系中的關鍵角色,並學習如何以尊重且安全的方式與蛇共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提醒,多數蛇類會避免與人衝突,民眾觀察蛇類時,建議與蛇保持1公尺以上安全距離。進入蛇類棲息環境時,建議攜帶登山杖、穿著長袖長褲及包覆性鞋類,以降低意外風險。若不慎遭蛇咬傷,務必保持冷靜,盡可能拍照記錄蛇類外型,並立即移除戒指、手錶等束縛物,儘速送醫。唯有正確認識與尊重,才能在山林中與牠們和平共處,共同守護臺灣多樣而珍貴的生態資源。
《八方蛇集-八仙山蛇類觀察筆記》將於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正式公開展售,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同步推出獨家設計百步蛇造型腰包,以及comoor聯名百步蛇刺繡吊牌,吊牌內嵌晶片,只需用手機感應,即可觀賞八仙山百步蛇紀錄片。關注蛇類保育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
 
相關照片

下列為本網站使用鍵盤操作相簿功能說明:

  • 向上鍵:照片選單顯示
  • 向下鍵:照片選單隱藏
  • 向左鍵:上一張照片
  • 向右鍵:下一張照片
  • ESC鍵:離開相簿
回列表
瀏覽人次:85 最後更新日期: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