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計畫與報告 > 研究計畫成果 >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動物資源調查研究—太麻里溪研究計畫 跳過此子選單列請按[Enter],繼續則按[Tab] 列印 分享 Facebook gplus twitter plurk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動物資源調查研究—太麻里溪研究計畫 ::: 計畫名稱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動物資源調查研究—太麻里溪研究計畫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9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計畫主持人黃生 計畫執行時間89年02月01日-90年01月31日 研究經費800仟元 目的: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為國內面積最大的自然保留區,亦為南台灣生態保育的核心區。該區內地形崎嶇,干擾較小,預期自然資源保存仍然良好。初步調查亦在民國76-79年間完成(王等,民76;民77;民78;王等,民79)。如今已經過十年,應再調查,建立資料庫。 本調查研究的目的在建立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生物資源資料庫,同時亦希望能比對十年來,該地區自然資源是否有變化,以為日後該地區之生態保育及天然資源經營與管理之基礎。 執行成果摘要: 在四季的調查中,發現溪流周邊的植被主要為亞熱帶闊葉林,而山區則為暖溫帶闊葉林。除了部份崩塌地或舊部落遺址周邊地區,大部份的林相保持完整。 調查的結果,哺乳類11科16種,含2種特有種、12 種特有亞種,及8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鳥類26科56種,含6種特有種、22種特有亞種,及19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爬行類5科8種,含2種特有種,及2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兩棲類3科8種,含2種特有種及2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魚類4科9種,含4種特有種,2種西部入侵種及2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檢討與建議: 檢討: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太麻里溪流域每年的5至11月,分屬豐水期,入山調查不易,在此段豐水期間,亦是蝶類最容易大發生的時節,反而沒有機會進入觀察記錄,所調查到的88種蝶種主要是集中於2、4、12、1月等四個較冷的月份,因此,若是能克服豐水期入山調查的問題,那麼蝴蝶的種數勢必會明顯增加。 建議: 昆蟲相是動物界中最龐大的一員,若是能逐年編列計劃與預算,將該保留區的昆蟲相逐年普查某一類群如鞘目、鱗翅目等,對於建立該地區永久的自然資料庫必有很大的助益。 昆蟲相中如蝴蝶、甲蟲等其習性與一般大型動物迴異,因此若是能獨立運作調查工作,例如集中於春、夏季調查、定點式調查及夜間定點設置誘集燈調查等,更有利於基礎資料的建立與完備性。 比魯溫泉一帶是成蝶種類相當豐富的地區,而該地區經常有非法進入的遊客,因此未來該地區開發與否,均應積極管理該地區,使原有環境狀況得以保留,並避免自然資源遭受不可恢復的破壞。 建議保留區的經營管理可以引用「生物圈保留區」(biosphere reserves)的觀念,即以保育(conservation)、訓練(training)、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目標,嚴格規劃並管理核心區(core zone)、緩衝區(buffer zone)與取代區(transition zone)等不同區段的利用方式。遊憩區與保育區必須存在明確而能夠有效管理的界限,保留區的劃定才不至流於虛設。 回列表 瀏覽人次:1847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3